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阿里撑腰 UC激进“反扑”PC浏览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刘方远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4-14 14:32 
核心提示:具体说来,何小鹏认为过去一些厂商提出的跨屏、多屏体验还是停留在营销的层面。“首先在架构上是两个团队在做,另一方面跨平台内容做得非常浅,只做一些同步的东西。实际上跨平台可做的内容非常多。”

本就红海一片的PC浏览器市场,又迎来了一个“新兵”。

4月10日,在移动领域创业多年的UC正式发布了电脑版浏览器和最新的电视版浏览器,主打以手机为中心的多屏融合概念。在传统的PC浏览器厂商都把注意力放到移动端的时候,UC开始从手机反向切入PC。

UC优视公司总裁何小鹏在北京表态称,“我们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实现TV浏览器行业第一,PC浏览器进入第一集团。”

自去年阿里巴巴增持UC,马云出任公司董事之后,UC浏览器的动作明显开始更加“激进”。过去,这家公司一直都只关注移动端市场,甚至仅仅是手机市场,直到2013年3月UC才首次推出了针对Pad平板的浏览器产品。

2014年在阿里巴巴的支持下,UC更进一步杀入了PC浏览器的红海。据记者了解,此次发布的UC浏览器PC版是由原阿里巴巴淘宝浏览器团队和UC浏览器团队共同开发。二者产品也将完全融合,未来不再有淘宝浏览器品牌。

正式划入阿里巴巴势力阵营之后,UC承担起了更多主动出击的任务,帮助阿里系在PC、移动以及未来的电视甚至可穿戴设备市场构筑版图。当然,这也让UC自身的“上市故事”更具想象空间。

有趣的是,在PC浏览器市场占据优势的360,在同一天宣布对手机浏览器进行大改版,依然主打“安全牌”。在过去,360内部对于手机浏览器一直兴趣不大,最近则突然开始重视起来。

至于UC此次主打的多屏融合概念,则与腾讯QQ浏览器过去一直在提的跨屏体验直接竞争。不难想象,接下来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360这几个国内互联网的主要玩家之间,关于浏览器以及入口的争夺又将升级。

渠道、阿里渠道去打PC浏览器,这不是一个好的战争。要把产品做得足够好,再考虑更强的营销渠道,这是不同浏览器的基础。”

何小鹏认为,“传统互联网厂商之所以认为PC浏览器市场是红海,是因为他们的着眼点还是旧时代的PC浏览器,仅仅思考满足用户在PC上的上网需求,而没有考虑浏览器的云端和大数据前景,更没有考虑跨屏需求。”

据原阿里巴巴淘宝浏览器产品负责人邵有石介绍,UC浏览器此次发布的PC版,主要结合了移动端的思维和技术,比如页面预读、智能拼页、云端加速、多屏互动等等。另外,UC与阿里巴巴还将有更多层面的合作,在浏览器上推出关于购物、支付、金融等创新服务。

新进者的打法

事实上,关于UC进军电视、PC浏览器的消息,UC总裁何小鹏在今年1月就已经公开宣布过。当时何小鹏把从手机进军电视、PC等领域的时机总结为“第三次创业窗口期”。

“第二次移动互联网创业窗口期已经结束。以移动终端为中心,辐射其他硬件、场景、服务的第三次创业窗口期正在开始。”何小鹏认为,第三次创业的窗口期,每个企业都要重新思考如何连接人和产品。“

随着移动网络速度越来越快,手机、平板、电视、可穿戴等联网设备越来越多,用户上网时间已经从单一的聚焦于PC变为被众多设备和场景瓜分。也就是说,未来的用户不存在是否上网的概念,而是24小时在不同的网络和终端之间游走。

何小鹏认为,手机未来是多屏的核心,“而浏览器是内容厂商解决跨屏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多屏的重要入口。”基于UC多年在手机浏览器上的积累,何小鹏认为这能为UC现在反向进军PC浏览器带来优势。

事实上,PC浏览器早就红海一片,微软的IE,360、猎豹、谷歌Chorme、Opera等为了在PC用户的桌面上占有一席之地,早就想尽了各种手段明争暗斗。新来者的推广难度更大。

何小鹏却提出,UC现在不会采取激进的营销手段来推自己的PC浏览器,甚至不会去利用阿里巴巴的渠道资源。“如果利用UC渠道、厂家的

跨屏体验的门槛

UC现在还敢杀入PC浏览器市场的信心来自于跨屏的趋势。不过,这并非UC首先想到的概念,包括腾讯在内的其他厂商也提出过手机PC打通的想法。

但是在何小鹏看来,真正的跨屏体验有门槛,不是谁都能做好。“有部分厂商完全没有能力做,另一部分厂商有这个能力,但是没有做好。”

具体说来,何小鹏认为过去一些厂商提出的跨屏、多屏体验还是停留在营销的层面。“首先在架构上是两个团队在做,另一方面跨平台内容做得非常浅,只做一些同步的东西。实际上跨平台可做的内容非常多。”

另外何小鹏还表示,一些公司的PC浏览器,从架构内核来看,将来根本无法支持云端和跨平台。比如如果仅仅是基于内置IE浏览器换个壳修改的厂商,“它上面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少,只能做部分很浅的功能。”(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