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台网联动是个伪命题!

来源:媒介360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7-18 13:12 
核心提示:在渠道多元化乃至爆炸的时代,台网联动曾被看作是拯救电视的最佳途径,但事实证明,视频网站打着“台网联动”的旗号,不断蚕食电视的内容资源、人力资源、广告份额……对电视台而言,“台网联动”是个伪命题,是对其资源的赤裸裸的掠夺。

互联网为电视受众打开了华丽的窗口,却逐步关闭了传统的电视收视率的门。如今,电视的地位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虽然可能它仍被你摆放在客厅中央,但它已经不再是你所关注的核心,因为它正沦为某种“伴随媒介”。

在渠道多元化乃至爆炸的时代,台网联动曾被看作是拯救电视的最佳途径,但事实证明,视频网站打着“台网联动”的旗号,不断蚕食电视的内容资源、人力资源、广告份额……对电视台而言,“台网联动”是个伪命题,是对其资源的赤裸裸的掠夺。

多屏时代,渠道不再为王,内容亦不能独自为王,最终的王者将是“渠道+内容”。作为内容提供商的电视台,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核心资源才是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王道。

台网联动,台可以和互联网联动,也可以和有线网联动。或者更高的境界:台不跟网去“联”,而是自己来“动”!

网络点播动了电视台的奶酪

如今在各大视频网站的节目点播都是经过版权购买的,但即使这样,“正版”视频的“网络点播”依然会影响到电视台的收视率,即使版权销售能够带来收入,但是比起广告收入还很微薄,无法填补制作成本,在重视收视率的电视台,收视低迷就无法吸引广告投入,成为决定节目存亡的最重要因素。

2010年江苏卫视推出的《幸福晚点名》就是网络点播分流收视群的牺牲品。该节目6月份之前收视率大概在0.4%,这个成绩在深夜档来说应该还是不错的,一直排名在前三。但是自从6月份开始网络视频点播后,收视率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滑。节目负责人分析:节目时段过晚,受众又是对网络比对电视更敏感的年轻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看网络点播。

2011年春节档的电视剧《宫》,开始收视率曾超过3%,但是到了大结局收视率只有2.59%;同步在土豆网播出的该剧最终点击率达到1.24亿,平均每日搜索量高达110万,而且还继续增加,创造了视频点播纪录。湖南卫视相关负责人也坦承,《宫》在播出后期的确受到视频网站的冲击,收视率一直无法突破。

央视春晚曾是全国电视观众的精神“年夜饭”,创下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神话。但近年来,春晚收视率一直在走下坡路。据CSM监测数据,2013年央视春晚在央视一套的收视率仅为11.36%,低于2012年的收视率17.37%,以及2011年的18.34%,跌入低谷。从收视数据看,央视春晚遭遇了“滑铁卢”;但另一方面,春晚所引发的众多热门话题,却彰显着它的强大影响力:蔡明的“腹黑毒舌”、伴舞抢镜哥、刘谦的“找力宏”……

2012年7月1日起,湖南卫视就禁止各网站直播其电视节目,虽然没有对此策略赢回多少收视率有具体统计,但7月后湖南卫视的收视率大涨,是有目共睹的。紧接着《爱情公寓3》热播期间,安徽卫视、湖北卫视等也采用相同方法,而到了《北京青年》等剧热播时,东方卫视、北京卫视等也纷纷参与进来。

如果观众通过网络上的电视直播看节目,就会让电视台收视率分流,随着这样的人群越来越多,对电视台的威胁会很大,出此政策电视台也有些无奈。

多屏时代,视频媒体主流化

当前整体媒介环境的变化可以用“视频媒体主流化”来概括,视频已嵌入我们的生活中;同时,视频媒体的主流化还体现在屏幕的多元化。日常生活中除了传统电视,已经出现了三屏、甚至五屏。"三屏":电视视频、网络视频和手机视频,此外还有两个"非主流屏":移动公交视频和户外视频。

市场规模巨大,网络视频增速高于电视

在整个媒体产业当中,新视频媒体成长非常迅速,无论是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移动交通视频,其增长率远远高于传统电视视频。一些热门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的受众规模也达到1亿以上,已经超过许多电视台和电视频道。

网络视频对传统电视造成的冲击最大

将五屏的受众规模和接触时间数据综合比较,可以发现发展比较均衡的两个视频就是传统电视和网络视频。传统电视目前是第一位的,它的规模接近90%,日均收视时间是两个小时以上。网络视频的规模接近30%,收视时间接近50分钟。后三类屏幕目前不足以对电视形成很大的撼动,而网络视频的综合能力比较平均,最有可能对电视造成冲击。

网络视频内容主要源于电视,网民观剧习惯向视频平台转移

在网络视频使用的排序中,电影居第一位,热点新闻居第二位,综艺娱乐节目居第三位,这些视频主要来源于传统电视媒体。

此外,受众观看电视剧的习惯也逐渐由电视平台向视频平台转移。据CTR数据,2010年受众收看电视剧媒体选择电视的有91.8%,而网络视频则是80.2%,两者仅仅是相差11.6%。CTR市场研究还指出:2010年电视观众每天看电视剧是32分钟,而网络视频的观众单次人均电视剧达到3.5集。特别是下半年通过网络收看电视剧增幅有45.1%,而电视观众增幅只有18.2%。

电视台升级探索:台网联动→台网捆绑

目前的中国电视行业,各大电视台可以用“腹背受敌”来形容。手机直播、网络点播、盗版的DVD音像制品……越来越多的新媒体产业正在蚕食着这一块蛋糕。节目竞争激烈、收视份额分化、新媒体的冲击使电视逐渐丧失了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怎样结合才能使两者重返注意力中心呢?

显然,电视台应该采取以媒体集团运作的新理念及新做法,从“台网联动”升级为“台网捆绑”。内修内容,开发电视内容的新领域;外延渠道,开创网络渠道视频传播的新形态。

如图,这样的运作机制,可以大大增加观众与电视节目间的粘度,并且可以开发出新的收视群体,把网民拉到电视机前面来。同时,在“台网联动”向“台网捆绑”升级的过程中,电视台应努力做到四个方面的创新:

内容创新:互动的视频内容,接/收者都是双向的,无论是电视台还是个体,都扮演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双方可以共同制作视频内容。

价值创新:整合串联多渠道的内容资源,促成电视节目与网络平台的互动,从现有的手机、短信、电视到文字的互动,发展成:多媒体终端、视频、电视到视频即时互动。

渠道创新:个体的视频内容,通过网络的“微视频”,扩大传播到传统媒体,这是以往的传播方式很难实现的。

角色创新:在这个互动平台上,每个客户既是观众,又是参与者;他们除了观看视音频直播点播,还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融入节目,与其他观众分享,实现双向互动。

内修内容:发挥电视媒介特性,融合网络视频长处

在全视频环境下,电视媒体的最重要策略就是做好电视的内容。现在网络视频的体制灵活,触角已经渐渐延伸到传统电视领域。因此,电视要主动出击,在发挥内容优势的同时,学习借鉴新媒体的长处。

外延渠道:革新技术多屏融合,传播精品化碎片化

在内容方面保持电视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在技术方面则要实现电视的"变脸",实现多屏融合。面对多媒体融合,电视也会变成“互动信息平台”,除了提供用于观看的节目外,还得制作适合互动的信息内容。

最后,网络点播分食电视台的蛋糕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电视台并非只能坐以待毙,至少在现有条件下,还可以对赢利模式进行一些探索,比如:

1. 更多考虑节目网络点击量的影响力,用科学方式将网络点击率纳入收视率贡献,研究出一套新的统计方法,让广告主接受;

2. 从视频网站考虑,电视台可以与其进行广告分成,变相增加广告收入,弥补电视平台的广告收入损失;

3. 而从观众网友考虑,电视台可以制作不含广告的网络播出版本,只在一定的平台付费点播,从受众那里获得收益,弥补广告收入。

结语:

新媒体技术创造了新的传播渠道,也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看电视的方式。从举家围坐荧屏前,到边看电视边刷微博,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大、小屏幕间自由流转,表达观点、参与互动。受众的影响力正沿着“媒体链”逆向蔓延,革新着从节目制作到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作为内容提供商的电视台,牢牢把握住自己的核心资源才是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王道。面对新媒体的攻势,电视,做好准备了吗?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