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闻周刊》的死能救中国新媒体的命吗?(2)
中移动12580生活播报总编辑陈序在其大作《细剖:传统媒体这具恐龙是如何覆灭的》里,从分析新闻的生产过程“发现,定义,呈现,到达”中“发现”,“互联网引爆了现代国家教育普及与民主进程蕴积的潜在的巨大內容产能,将大部分内容的发现和定义的成本逼向零水平”,确实由于微博的发展,让一些事件能第一时间通过最为廉价的通道得以发现,然而,在每天数亿条的信息中,又有多少具备媒体的价值呢?更多的媒体或新媒体,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新闻线索而已,其核心的原因是民间的力量无法真正达到媒体对信息的要求,网络提供的信息更多的只能是事件的一个碎片。
而在陈序的大作中,更多地忽视了读者的要求,也就是媒体信息的基本要求,之所以在这里不称作为新闻,从本质上讲,新闻对信息的要求更高,而普通信息未来能成为新闻信息,在忽略了媒体信息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任何符合逻辑的推论,都不会产生一个正确的结果。
不管是研究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程还是思考当下新媒体的未来,我们必须要遵循一个基本的标准,那就是媒体要传播什么?也就是媒体内容的要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不管是电视信号还是纸张或者是互联网,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它只不过是一个载体而已,所谓新媒体的鼓吹者,将载体无限放大而不去考虑信息内容,这根本无助于新媒体的发展。
与《新闻周刊》纸质版停止印刷前后,iPad版的《The Daily》也关张了,另一个让新媒体旗手们更加悲情的信息是去年《经济学人》全球发行量超过了130万。《The Daily》从创立之初就定位于是一个新媒体形式,但从生到死只有22个月,而早就有行业人士指出,《The Daily》太像它的兄弟刊物,被兄弟干掉是迟早的事。
同样,与中国新媒体欢呼《新闻周刊》倒闭不同,其实早在2010年,传媒行业的人就指出,已经没有了核心新闻价值的《新闻周刊》将近倒闭,在赖以起家的“新闻调查”逐渐淡了《新闻周刊》后,这张当年在美国极剧影响力的杂志便找不到了自己生存的方式,至2010年8月,以1美元卖给悉尼·哈曼后,更是没有了“新闻”,想学《经济学人》,但一直没有达到《经济学人》的广度和深度,从一定意义上讲,《新闻周刊》的今天,不是什么载体介质造成的,而是其内容决定的命运。
所以说,《新闻周刊》的纸质版停印,与中国的“新媒体”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如果天天靠贩卖传统媒体的内容生存,还喊着传统媒体已死的口号,不仅无益于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很有可能,你就会是下一个《The Daily》。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