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腾讯微信素描:伪媒体、伪社交、真营销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作者:林丁香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1-11 13:27 
核心提示:腾讯微信通过社会化营销、公共关系、信息推送、电商O2O的模式进行营销定位的。在营销策略上,新浪微博属于媒体类的,腾讯微信就是利用熟人的关系,进而可以做企业营销、CRM管理。紧跟这一优势,微信的盈利模式却是可预期的。

准备过2周岁生日的微信,在过去的时间里,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公开数字显示,微信的用户量目前已达到了2亿多。不过,在部分分析师眼中,作为“富二代”的微信,仅靠QQ的支撑,依然不够。

长久以来,腾讯总喜欢把别人的东西加上自己的一点微创新,然后就成了自身的产品。从QQ模仿ICQ开始,虽然它的所作所为遭了不少人唾骂,但是却依然辉煌了10多年,这就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这会儿,腾讯用了短短的3个月的时间迅速模仿了雷军研发的产品米聊,推出微信。在腾讯微博无法比拟新浪微博的时候,微信的推出,可以说是马化腾狠狠的戳进新浪曹国伟心中的一根肉刺。

曹国伟在新浪微博的平台爆发后,就想凭靠此次机会,从PC端移驾移动终端。每个人都知道,移动互联是一块瑰宝,都想在此处圈地争食。腾讯微信在移动终端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不过,在接下来的路,腾讯微信该如何规划呢?

伪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在吸引草根的同时还吸引了媒体入驻。公众平台一开放之后,大家都认为微信是可以做媒体的。特别是那些还没有从微博自媒体概念跳出来的草根们更是一窝蜂地抢占地盘。

有分析师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采访时对记者称,微信是可以做媒体,只不过在移动端上的媒体玩法是不一样的。

或许腾讯看透了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的功能。微信的媒体属性一直不断弱化,早期是因为无法把握用户个性化需求而去诱惑一大批人提供内容。此外,腾讯新闻也只是一个插件,用户没有被威胁性去强迫安装无用软件应用。如果为了保证粉丝的质量,媒体还得持续地保持与粉丝的互动,但是又有多少媒体具备这种社会化新媒体平台的营销能力呢?

一窝蜂地冲进移动互联领域里,为求的就是盈利,腾讯微信直接表明自身目标,媒体只是一个华丽的包装,实用价值却非常少,如此,媒体移动化在微信平台上只是沾边喝水而已。

伪社交

谈起社交,一方面网站社交会有开心网、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另一方面,移动社交也不少,米聊,陌陌,微聊……

可以说,微信赢在手机终端,无论它是否专注次此领域。在移动社交界,众人不忘的肯定是约炮神器:陌陌。理论上来说,社交就是陌生人与陌生人的交往,无疑,陌陌无比精确的体现在这一点上。而且,陌陌未来所有的产品设计都不会离开最基本的点,就是LBS。陌陌充分的利用了LBS这一技术,实行社交之名。

商务部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常务理事吴迪向IT商业新闻网记者表示,微信只是一种通信商的一种延伸,相当于国外语音信箱,不能真正意义上说是社交工具。微信平台私密性强,开放性不足,而社交需要的是一种开放性的平台。

如果说微信是社交应用的话,恐怕它的“头儿”并不同意。腾讯多领域的发展,腾讯微博无疑会是腾讯社交领域的主角。而且,微信是依赖腾讯QQ生长的,它或许在社交方面弥补QQ的遗憾。(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