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国产手机的2012:快鱼吃慢鱼 规模杀死利润(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曾航,严文韬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1-05 13:19 
核心提示:渠道革命 2012年中国手机行业的最大变革,来自渠道。 多位手机业内人士向记者预估到,小米手机很可能是今年国内所有手机厂商中获得利润最高的一家。仅有不到2年历史的小米公司2012年获得新一轮融资,估值高达40亿美

渠道革命

2012年中国手机行业的最大变革,来自渠道。

多位手机业内人士向记者预估到,小米手机很可能是今年国内所有手机厂商中获得利润最高的一家。仅有不到2年历史的小米公司2012年获得新一轮融资,估值高达40亿美元。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一次采访中透露,小米过去一个财年的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目前中国的智能手机主要依靠三大渠道销售:运营商渠道、社会公开卖场渠道、互联网渠道。在2012年当中,互联网渠道对社会公开卖场渠道产生了较大冲击。

小米模式的成功引起了其他手机厂商的疯狂跟进,360的CEO周鸿祎在一系列的微博中,把小米的商业模式层层剥开给其他手机厂商看,小米被形容为一部手机有七八百元暴利。此后360推出模仿小米的网上买手机模式——360特供机,引发华为、TCL、夏新、海尔、青橙等多个手机厂商跟进。

不过,360特供机的销售一直未有大的起色。从本质上来说,小米的成功有其特殊的时间窗口——首先是小米率先升级到双核1.5G的规格,领先业内推出这一规格长达半年之久,而其他网上卖手机的公司出来后,时间窗口已经没有。而且,许多模仿小米的公司在网络营销及和粉丝群体互动上,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节奏。

“小米带了一个很坏的头,让大家都认为卖10万台不赚钱,而卖100万台开始挣大钱。”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指出,但实际上,有几款手机能像小米一样卖到100万台以上呢?小米模式的本质是让互联网用户参与设计手机,和其粉丝保持高度的互动,但是大部分手机厂商只学会了小米在互联网上有销售渠道,而没有学会小米那样的粉丝文化。

学习小米模式的王迅指出,以前做手机的企业往往很强调市场份额和供应链,强调规模效益,注重技术的驱动,以及新技术的研发,而对于用户真正的需求,则隔了好几层。而小米这种让粉丝参与注重改善用户体验的做法,才能真正保持一定利润率。

由于互联网手机的销售模式冲击了原有手机卖场的暴利,对一些依赖传统渠道的手机厂商产生了严重冲击,这使得曾经是暴利的传统手机销售渠道在2012年同样发生巨大变革。

在实体渠道的变革中,由煤老板卢洪波创办的尼彩手机是最为激进,也是受到争议最大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到2012年年底为止在全国开设了近5000家手机工厂店,自建了一个巨大的手机销售网络。

卢洪波告诉记者,起初尼彩也开了许多加盟店,但是后来发现这些加盟店难以很好地执行总部的政策,因此该公司干脆逐步关掉加盟店,改为全部直营。

卢洪波指出,尼彩手机库存最多时高达一百六七十万台,必须在短期内清掉,但许多加盟商不愿意亏本卖手机,还要加价赚钱,导致了总部政策的推行不力,此后尼彩开始收缩加盟店而改为直营。“现在我们基本是0库存。”卢洪波称,直营店的优势开始体现。

卢洪波表示,就好像洗脚、理发是不可能通过网络来完成一样,手机仍然无法脱开实体渠道,尤其是在中国广大的县城、农村地区,人们依然需要依靠实体店铺购买手机。他回忆起了不久前尼彩在山东的某县城开业一家新店时的盛况,第一天居然来了超过8000人,当地政府被迫出动警力维持秩序。

卢洪波指出,越是在县级以下市场,渠道层层加价的情况越严重,因此直营店可以省掉渠道暴利。

大量手机厂商开始跟进品牌专卖店的模式,包括金立、天语在内的诸多国内手机厂商都在全国大量增加专卖店的数量。(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