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运营商暗战移动金融:合作与竞争的辩证统一

来源:牛华网 作者:高骥远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1-29 14:06 
核心提示:随着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各方的竞合也会继续。目前产业链各方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比如发卡权的控制,资源的利用,而不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更为严重的是,各地都是一个局部的利益体,尚不能形成有效的整合。

“标准未出,产业先行”,围绕着手机支付所衍生的相关产业链和市场,已经引发了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支付等企业的争夺,全面布局这一“未知”领域。中国移动前不久宣布,手机支付业务自2010年5月商用以来,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截至2012年9月,注册用户超过6000万,年度累计交易额达250万元,是2011年全年交易额的2.5倍。

运营商布局移动支付的积极性是显而易见的。当触摸到成长的天花板,三大运营商实现“移动金融梦想”的愿望尤为迫切。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移动第三季度营运收入为4086亿元,利润实现1.4%微增长,而中国联通第三季度仅赚20.23亿元。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迫在眉睫。

抢先布局和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通盘谋划,是运营商进军移动金融的两大关键。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移动金融是未来移动互联网大棋盘中的一个重要棋子,对运营商下好这盘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暗战2012

移动金融的时代已经来临,各方的抢夺也更为激烈。一方面,移动支付标准即将出台,公开的资料显示,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前不久对外宣布,已经通过了对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标准(送审稿)的审查,这意味着历时一年半的移动支付标准工作将进入最后的报批阶段,相关政策和法规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各方都在跑马圈地,抢夺产业上的既得果实。众多IT大鳄例如谷歌、苹果等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移动支付入口,运营商、银联才刚刚统一了近场支付的标准,而国内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也都在用各自的优势切入移动支付领域。

在这三方的纠结中,运营商很容易被置于单纯的“管道”位置。如何利用移动金融切入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尚无明确的思路,诉求点不同也导致了发展方式各异。

而在银联内部,对于发展手机支付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意见,认为手机支付给运营商的好处大于给银联带来的好处,手机支付智能给银行带来业务量的提升,却难以带来收入。

实际上,在移动互联网的催化下,手机支付已经引发了“产业躁动”。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总额为2400亿美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若达到业界预计的1万亿美元,移动支付年均增长率将达40%。

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再到NFC手机,运营商欲望越来越强烈,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近日,中国移动发布了其明年的NFC部署计划,与中国银联合作计划于明年2月在12个省份推出NFC移动支付服务,随后全面启动NFC移动支付商用计划。

对于运营商而言,布局手机支付市场不仅仅是开拓新业务的需要,更是出于长远战略的需要。除了提高用户的稳定性和黏性,手机支付撬动支付结算业务、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是运营商更为看重的。

比如,11月26日,中国联通携手招商银行推出了名为“联通招商手机钱包”的信用卡手机支付产品,这是国内首款基于SWP-SIM卡模式的近场手机支付产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3G手机支付。之前,广州联通和汇通宝联手推出手机支付新业务“沃汇通”,这项业务前后台系统皆通过央行检测认证,消费金额不设上限,用户丢失可挂失,也能获得每月消费账单。

再如,10月12日,中国电信云南公司与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展开电子化服务的全面合作。据悉,双方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在电子银行业务、手机支付、网络电视金融服务、无线通信服务、电信通讯产品服务信用卡分期付款、中高端客服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

除此之外,对于未来移动金融的未雨绸缪,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早早地就成立专业的手机支付公司,这一方面有利于各自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与银行系统的合作。(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