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市场风云又起 “垄断”窘境何时破局?(2)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固网用户中宽带普及率已经高达98.3%。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每年提供了500亿元和300亿元的巨额收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10。而在资费方面,中国内地网民实际每月为1Mbps宽带的支出却是越南的3倍,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之前曾有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披露:目前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中国的比重超过1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高水平收费,低水平服务,这样的“假宽带”让中国网民情何以堪?
10月7日“假宽带”事件曝光后,面对公众的质疑以及相关权威人士的表态,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依旧强硬的表示不回应,让人不得不感慨“垄断”巨头底气十足。此举再次暴露出宽带行业垄断国企的傲慢姿态。不仅如此,在舆论压力面前,“假宽带”的戏法也还在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上演,不仅在速度上“缺斤短两”,在价格上仍旧居高不下。从某种角度来说,“假宽带”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在媒体不断曝光、舆论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假宽带”的乱象却还是不能终结。利用高水平收费,低水平服务的“假宽带”谋取暴利,已经算上市场欺诈行为,而允许一个垄断行业长期对民众进行欺诈,这是否是有关监管部门的失职?
为什么“假宽带”会横行?如何破解假宽带之窘境?
除了监管部门的“失职”,还有什么原因造成假宽带在中国市场上的猖狂?如何破除假宽带的窘境?
一、下级经销商购买带宽的价格很高,要想盈利就只能在宽带的带宽上“做手脚”
宽带竟然跟高速公路工程一样,也存在层层转包。在我国宽带运营体系中,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属于一级宽带运营商,这两家公司业务重心一北一南,垄断了全国的宽带骨干网。除此之外,在他们下面,还有众多大大小小的二级、三级宽带运营商,以及小区宽带运营商。他们只能从上一级宽带运营商手里集中购买一定数量的宽带,然后再转售给宽带用户。电信和联通在把宽带卖给中小宽带运营商的时候的价格非常高,举个例子,要保证1万名用户享受到6M带宽的接入,那他们仅上缴给一级运营商的成本就达到2700多万元。以北京的“英联宽带”为例,6M的宽带需要1050元/年。如果有1万用户购买了6M宽带,这家宽带运营商的年业务收入为1050万元。成本2700万元,收入1050万元,如果不想等着赔钱,就只能在宽带的带宽的流量上“下功夫”。“假宽带”也就随之产生了。
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垄断”宽带市场,虽然可以打击“假宽带”,但宽带价格会由此飙升(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