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我国手机网民占比超七成 移动支付进入爆发期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9-20 20:51 
核心提示: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的移动支付市场来看,金融机构主导的商业模式以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为主,可以整合利用现有的金融网络清算系统、客户及商户资源,但对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能力弱。

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迅速成长。从日前召开的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已达3.88亿,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到72.2%,移动互联新时代大幕开启。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也为电子商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其中主流的消费方式之一,移动支付有望迎来爆发期。

移动互联网将圈出千亿元市场

综观2012互联网大会,移动互联网成为热门话题。具体表现在:

其一,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日益显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上网,移动数据流量不断攀升。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透露,在过去的18个月中,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增长了近10倍,而亚太地区是17.84%(统计时间截至今年5月份)。据预测,到今年年底,亚太地区移动互联网的流量要占到全球互联网流量的51%。2010年的移动数据流量里,手机占到一半;2015年全世界移动数据业务则将比2010年增长26倍。

其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让网民的构成悄然发生变化。在网民数量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在网民构成上,2G时代的手机网民以“三低”用户(低收入、低年龄、低学历)为主体;如今,随着3G网络的发展以及诸多杀手级应用软件的出现,移动互联网用户开始向“三高”人群迁移。

其三,移动电商在这股浪潮中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艾媒咨询《2012Q1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季度监测报告》称,2011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56.7亿元,同比增长609.0%;预计2012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1.5亿元;到2015年将超过1000亿,达 1046.7亿元。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已势不可挡。

移动互联网改变日常消费方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消费习惯——从移动电子商务到移动支付。刷手机坐公交、汽车加油、买电影票、交煤气水电费……现如今,众多手机支付应用正融入市民的生活。易观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移动支付用户数为1.87 亿户;预计移动支付市场至2014年交易规模将达到3850亿元,用户数将达到3.87亿户。今年8月,德勤发布《2012至2015年中国产业趋势与展望》预计,未来三年,移动支付将成为中国的产业热点,2015年移动支付将成为中国主流的支付手段。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因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吸引了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企业纷纷布局。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6月签署了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在全国至少50个城市的范围内建设移动支付业务示范商圈,推出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产品。8月29日,银联与光大银行签署移动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移动支付、安全支付控件、移动商圈、智能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移动金融服务。除了运营商和银联,第三方支付企业也逐步推出移动支付创新业务。7月19日,易宝支付宣布与南方航空合作,推出通过拨打手机实现信用卡“无卡支付”购机票服务;7月20日,财付通宣布在江苏省推出手机充值加油卡服务;9月11日,支付宝与触宝宣布一起开拓手机支付新方式,推出触宝拨号内直接给联系人转账付款功能;除了转账到支付宝账号外,也能转账到银行卡。

移动支付尚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但是现阶段我国移动支付仍面临难题。

一是技术上需进一步完善,比如可信的平台、统一的标准等。长久以来,在近场支付领域存在基于银联主导的13.56MHZ和中移动力推的 2.4GHZ两大标准,谁都不想将主导权拱手相让。与此同时,运营商内部也是暗战不断——中移动主推行于2.4GHz上的RF-SIM 标准,而中电信和中联通则支持银联推行的运行于13.56MHz上的标准。“目前移动支付标准已经基本确定为银联标准。”银联总裁许罗德近日在与光大银行的合作协议签订会上表示,这是银联标准首次得到官方证实。随着移动支付国标的落地,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标准缺位问题得到解决。

二是商业模式有待确定。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的移动支付市场来看,金融机构主导的商业模式以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为主,可以整合利用现有的金融网络清算系统、客户及商户资源,但对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能力弱。反之,运营商模式对终端用户和终端设备制造商的控制能力较强,但缺乏商户资源。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用户和线上商户资源上具有优势,但线下商户资源不足,对终端设备制造的影响力也有限。因此,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产业链各方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探索相互合作的可能,整个移动支付生态系统的建设应该以融合各方的商业模式、不断更新的规范和持续的平台整合为主线有序推进。”

此外,目前国内移动支付用户的习惯包括信任感、安全机制等还需要整个行业去逐步培养。全球知名的数字安全公司金雅拓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担心使用移动支付时会有安全问题,46%的被访者担心可能因手机钱包被盗而产生巨额账单。

一切符合时代潮流的东西,无论进程如何缓慢,最终都将爆发。我们相信,随着移动支付标准的确立及安全瓶颈的解决,移动支付的跨越式发展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