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无线电管理谋篇布局“十二五”(2)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王慧芳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09 19:17 
核心提示:目前,浙江省己建成了由一个省监控中心、11个市分中心、39个固定监测站、13辆移动监测车、12个搬移式监测系统组成的无线电监测网络。做好软硬件设施建设,增强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增强无线电管理能力的坚实基� � 费

目前,浙江省己建成了由一个省监控中心、11个市分中心、39个固定监测站、13辆移动监测车、12个搬移式监测系统组成的无线电监测网络。做好软硬件设施建设,增强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增强无线电管理能力的坚实基础。

费连说,目前浙江省已经完成了省市无线电管理信息网的升级改造,实现了无线电台站的可视化显示、查询,为台站位置显示软件、监测测向系统等提供了地图数据支持,建设了基于RFID电子执照的台站管理系统。“‘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着力提高无线电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无线电监测覆盖率,加快技术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改造,探索提升现有装备效能的有效方法。”他说,“过去我们对保障任务的理解只是单纯的查处干扰,现在还需要提高对局部频谱占用度感知的能力,提升应急频谱资源保障能力以及对局部频谱的管制能力。”

在无线电管理人才能力提升方面,各级部门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如,温州市为了让新进成员更加熟悉掌握监测软件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干扰判断,经常列出占用度超过10%的不明信号,进行测向训练。

联动 服务多样化需求

“去年,我们参与了上海世博无线电保障工作,这次难得的保障机会既锻炼了我们的队伍,也让我们看到了组织协调工作产生的巨大潜力。”费连说,“发挥行业部门积极性,加强集中统一领导下的无线电管理和整体组织协调能力,完成新形势下多样化的任务,将是提升管理能力和拓宽服务领域的有效路径。”

浙江省无线电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首先是在区域无线电管理部门间开展的。

宁波杭州湾新区和嘉兴滨海新区是“十二五”期间浙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地,要实现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需要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需要大量的无线电频谱资源和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协助。“现在,宁波和嘉兴无线电管理部门尝试以区域联动无线电管理平台为一条横线,以用户调查机制、频率审批绿色通道流程、频率预留机制为3条纵线,构建杭州湾区域联动频率审批绿色通道机制,实现为杭州湾区域有急迫频率需求的用户快速提供所需的频率,并积极尝试建立区域联动干扰查处机制。”宁波市无线电管理局局长朱加荣说。

与此同时,浙江省各地市也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建立多部门多行业的协调机制,发挥社会合力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

杭州市“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推进与铁路、交通、气象、广电、航空等相关部门合作建立无线电管理协调机制,提高干扰预防与查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对公众移动通信、交通、气象、减灾等重要业务,以及重要频段和重要台站的保护力度。温州市将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社会团体和组织力量,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管理协调机制,解决边界地区无线电频率资源管理问题,提高联合监管能力。

费连介绍说,现在,重大活动、突发和公共事件保障、各类考试保障等无线电管理任务的多样化和常态化与有限的管理队伍和技术力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高效的组织协调工作,无疑将激发出强大广泛的社会合力,破解这些难题,推动无线电管理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