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2)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2 18:01 
核心提示:博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刚进入服务产业链上游 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准确把握产业生命周期,从被动接受迅速进入服务产业链的上游。 服务外包领军企业要通过服务外包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从被动地接受迅速

博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刚进入服务产业链上游 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准确把握产业生命周期,从被动接受迅速进入服务产业链的上游。

服务外包领军企业要通过服务外包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从被动地接受迅速进入服务产业链的上游,也就是在长期服务外包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中,积极总结、归纳先进国家在服务行业中的独特流程、创新方法、先进意识,不断提升在信息技术服务中的智力创新力。

对于服务外包企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5方面:一是服务市场占有率,包括产业链业务覆盖范围、跨行业和跨文化的市场能力、品牌认知度、对客户的营销能力、客户关系管理等;二是提供服务交付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包括最新技术的跟踪、著作权和专利权的拥有数量、对客户需求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自身信息化和知识管理能力等;四是人力资源建设,包括营销、技术、运营核心队伍建设、人员稳定性、企业核心价值认可度、企业文化建设等;五是企业战略规划及执行力。

简柏特亚洲地区首席执行官汉查理齐头并进加速市场成熟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国内企业充分利用外包提升竞争能力。

国发(2011)4号文让服务外包企业看到了中国政府发展这个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对于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进入这个行业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所以短期内这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将有明显的提升。此外,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新需求———

这会为相关的IT技术公司带来一些发展机会,从而更进一步促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与此同时,由于针对企业兼并重组的法律规章比较宽松,并且政府给予服务外包企业更多的融资渠道,行业内的整合会更多发生。

当然,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内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但是许多中国企业对于服务外包的好处仍然缺乏了解和认识,不太能够接受外包这种成熟的模式。另外,有些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不够规范,也使外包的可行性减小。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国内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逐渐认识到服务外包的优势和益处,充分利用外包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和运营效率,通过发展国内的外包市场带动整个中国外包产业的发展。如此,政府的持续支持和行业自身的发展就能够齐头并进,从而加速市场的成熟化。

柯莱特公司CEO马一鸣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为先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尚有极大发展潜力。

目前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产值只占GDP的0.2%,而在美国,这一数字则为1.5%。在未来5到10年,中国的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必须大于GDP的增长速度,才有可能达到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因此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在供应链环节,信息技术服务供应链相对较短,企业只能依靠人才。在人才方面要好3项工作:第一是招聘到合适的人,这个环节一定是双向选择。第二是养好人,不只是提供好的待遇,还要不断为员工补充知识的能量,建立庞大的知识分享系统与员工双向沟通机制,帮助员工成长。第三是用好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要为他们寻找到最适合的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

德勤中国服务外包行业领导合伙人赵士祺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中国企业要实现这个目标,在两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