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其他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3-22 18:01 
核心提示:邱江勇 过去3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速高达30%。预计未来3年,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目前全球信息服务业正加速向新兴国家转移,我国具有成为软件外包大国的比较优势。 2010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长

邱江勇 过去3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速高达30%。预计未来3年,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目前全球信息服务业正加速向新兴国家转移,我国具有成为软件外包大国的比较优势。

2010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长速度超过35%,开始了新一轮高速增长。国家继续加大对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支持力度,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实力持续增强,龙头企业加速扩张,并购上市此起彼伏,国际市场加快开拓,软件与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亮点。

目前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产业高速发展态势恢复。2010年,受宏观经济好转和经济刺激政策效果显现影响,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重新步入高速增长轨道。二是业务流程外包比重上升。2007年BPO(业务流程外包)业务比重仅有40.5%,2010年这一比重已经提高到43.6%。三是国际外包业务反弹明显。随着2010年全球外包状况好转,我国国际外包业务增长显著,为外包产业恢复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制造业外包业务快速增长。我国制造业已经走出最困难时期,制造业外包业务恢复明显。五是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SaaS、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对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部分技术改变了外包的方式。

新颁布的《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1)4号文]显著加强了对软件服务的政策支持。相比18号文侧重对软件产品企业的税收扶持,新政策对从事软件开发与测试、信息系统集成、咨询和运营维护的软件服务型企业提出了“免征营业税”的优惠,这适应了目前软件业“从产品向服务转型”的趋势,是对软件服务型企业营业税收优惠的首次明确。新政策的及时出台,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政策保障。2011年以及“十二五”期间,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在“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将迎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阶段。

尽管服务外包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总体上看,我国服务外包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创期。在很多国家,服务外包为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印度的服务外包已经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从服务外包的价值链构成来看,服务外包产业也在由简单的IT服务外包开始向业务流程外包转化,向产业链高端进军。而在全球服务外包产业链中,中国的重点是IT服务外包,处在价值链的低端。目前,客户开始要求和中国外包企业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这就对中国公司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抢抓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带来的机遇。现在,跨国公司启动了新一轮产业转移,开始了包括内部服务在内的服务环节外包。我国应当积极探索拓展吸收外资的新领域,争取使我国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地区,使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外包基地,也成为全球服务业的外包基地。

其次,要大力拓展内外两个市场。发展离岸外包服务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将推动国民经济中关键部门和产业的转型,并通过人才、知识和基础设施的聚集,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开拓在岸服务外包市场是我国区别于印度企业的发展之路。发达国家的经济仍在复苏中,中国获取大量欧美服务外包业务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同时,在欧美服务外包市场上,印度具有巨大的先发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挖掘、开拓中国国内的服务外包市场潜力。中国日益扩展和涌现出来的巨大民生需求,以及国内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将为国内服务外包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最后,要向价值链高端转移。中国服务外包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点就不应该是低端的。走向上游,需要延长产品线。不仅仅提供软件的开发、测试,更应该提供需求研究、总体设计、咨询以及详细设计等环节的高端服务,为客户提供涵盖整个应用服务生命周期的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