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联通 >

电信联通反垄断调查,法律还是技术?

来源:法制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1-18 11:26 
核心提示:由于这次会议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属于相对比较专业的问题,加之本版的特殊定位,对此次会议的报道,我们采用了记者观察的方式,试图从外行的角度对读者了解本次会议的内容提供一些帮助。

11月9日,央视发布了电信、联通涉嫌宽带垄断被国家发改委调查的新闻,消息一出,舆论纷纷力挺发改委,认为中国反垄断法的利剑终于出鞘了。但是,《人民邮电报》、《通信产业报》随后点名反击央视,指出在有关部门还没有得出正式结论之前就发表有倾向性的报道,非常不专业。随后,新华社发表了调查性文章,提出了“神仙战”一说,认为无论发改委的调查结论如何都与普通消费者无关,纯粹是一场“神仙战”。对此,央视再次予以反驳,并引述电信政策专家高红冰的话,“电信、联通垄断事实确凿”。媒体之间如此针锋相对的大战,在新中国的新闻史上不敢说绝对没有,也是极为罕见。可以想见,人们对此事的兴趣被媒体之间的争论吊得越来越高。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竞争法研究咨询中心16日举办了中国宽带接入市场竞争政策研讨会,会议集中了我国电信政策和反垄断法方面的顶级专家。与媒体之间打乱战不同的是,专家们的意见基本上一边倒,一致认为发改委这次反垄断调查立场坚定、证据确凿,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即使有个别不同的声音也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由于这次会议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属于相对比较专业的问题,加之本版的特殊定位,对此次会议的报道,我们采用了记者观察的方式,试图从外行的角度对读者了解本次会议的内容提供一些帮助。

没有相关数据支撑证据吗

记者观察:毫无疑问,无论是从电信技术方面讲,还是从反垄断法律角度分析,本次针对电信、联通的调查都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可能几个专业名词,几个英文字母就能把大多数门外汉搞晕。但在这次会议上,无论是电信专家还是法律专家都在刻意地避免过分专业化。正如中国国际信息战略研究中心理事万平国所说的,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法律的问题技术化是国际上诸多应对反垄断调查的企业惯用的伎俩。反其道而行之可能更有助于发现真相。电信政策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理事高红冰,在自我介绍时说他在电信行业工作过十年,后来自己还创办了企业,有过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工作经验。作为会议的第一个发言人,在他10多分钟的发言中主要讲了当前中国宽带接入市场的基本结构,这里包括很多专业性问题。

他讲到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历史,从1989年中国电信第一次拆分开始,一直到2004年国务院批准九家互联单位,并将这九家互联单位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经营性互联单位经过后来的重组最终形成了电信、联通和移动三家并存的格局。前两家为强势运营商,后一家为弱势运营商。

高红冰:有关市场份额的结构,去年统计数据显示,95%的互联网带宽都是在电信、联通两家骨干网,90%的宽带用户也都在电信、联通上,99%的内容服务商都在这个平台上,少量在铁通和移动。基本上市场形成了一个双寡头的垄断状况。从宽带用户接入处看,铁通占6%,广电占4%,联通占39%,电信占51%。国际出口,中国电信占2%,科技网占1%,移动占1%,电信占62%,联通占33%,这些内容都被捆绑在两个运营商的大网上,其他SP(Service Provider)没有服务内容托管。小的SP自己没有独立网络,以及能够去做路由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这些小SP不能独立作业,市场定位上它处于第三、第二角色。

从宽带竞争情况看,2011年1月到9月份,净增加2364.1万户,电话线快速向宽带转化,同时推出20兆、25兆带宽计划,各省都在建高速官网建设,在这些变化中,两个运营商都在唱主角。

复杂的问题人们看不懂吗

记者观察:从央视把发改委对电信联通的反垄断调查公之于众以后,各种论调甚嚣尘上,利益论、阴谋论、打架论,还有各种复杂的法律性、技术性问题混杂在一起,让旁观者感到很晕。人们说围观改变中国,可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围观者可能还不具备足够的围观能力。那么,问题真的有这么复杂吗?我们普通人真的无法看懂这场“神仙战”吗?

中国国际信息战略研究中心理事万平国列举了一系列国外企业在面对政府反垄断调查时惯用的手段。

万平国:从公共政策管理角度看,这个事件的性质就是一个垄断与反垄断、管理与反管理的性质。抓住本质之后,我们可以把任何其他多余的信息抛掉。发改委职责之一是反垄断,代替政府管理反垄断基本事件,这是问题的基本要义,离开这个谈其他的东西就全变了。

中国反垄断斗争历史很短,可从国外的相关经验来看,政府要搞垄断企业,垄断企业反过来也会搞政府,搞政府的手段主要有这样几种:第一,政府没有水平,没有能力管;第二,方法不对,没有法律、没有政策;第三,有私利,政府不干净;第四,政府没有管辖权,应该由法院管,这一下就会拖个半年、一年再启动;第五,打群架,在议会里争论,争个四五年的也有,最后只能不了了之;第六,组织小规模的群众抗议。这些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反垄断过程中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怪现象。

一些基本的套路也是如此,转移矛盾,提出和民众无关,一下子把你送到云里去了;危害了国家利益,股票下跌,国有资产受损;不停地吵,吵不清楚就没有结论,最后政府只能息事宁人;还有就是干脆撂挑子,激化矛盾。当然也有最好的一种解决方法,那就是最小损失法,先快向政府妥协,因为一直拖下去对企业也是致命的,过几个月等大家都想明白了,这对企业将是一场灾难。(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