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后削藩时代”中移动各省公司如何突围

来源:飞象博客 作者:相卫华的个人空间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6-20 11:14 
核心提示:中移动各省子公司在高速发展的十年,员工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各区域公司员工占比较高、劳务派遣人员占比较高的现状;同时由于收支分列的财务管理机制,保留了很多高投入、高收入的非经济性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竞争对手日益接近的脚步,中移动尝试扁平化、专业化导向的组织结构转型,先是由基地模式到近期的专业化公司运作,各省子公司在中移动的地位逐渐弱化,我把这种组织职能的变化通俗地称为中移动削藩。在中移动未来的蓝图中,移动互联网无边界的业务属性使得中移动在组织架构设计上不断尝试创新,无论从资源配置还是员工比例来说占据绝对话语权的省公司将会被专业化产品公司冲击。不管是不是危言耸听,作为投资、销售、维护、服务主体的各省子公司,完全可能有一天被边缘化,这里就中移动各专业公司、基地模式的来由与各省公司的重新定位做一些浅析,如有不到位之处多多海涵。

先简单探讨一下作为各省公司的内部竞争对手-九大基地和四大专业化公司的发展历程。

1、基地模式

基地模式是中移动曾经核心的增值业务布局思路。中移动开展基地模式的主要思路是:对于某一项潜力业务,会挑选几个条件比较适合的省份,从中选出一个省做试点,如果有了成效,就在全国铺开。中移动通过将各省公司的资源集中化建设基地,将属于各个省公司实体的资源实现了集中,从而实现了规模经济,降低了开发成本,有利于新业务的快速推广。这种模式,被业界称为新业务发展的“基地模式”。但几年来,九大业务基地模式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第一是多头管理问题。基地归属中移动数据部,但依托省公司,并面向省公司执行,在中移动总部和省公司之间形成权责利的真空地带,造成了各类问题,如易出现战略分散、资源不集中、业务响应速度不够快等情况。第二是基地模式的出现并没有缩短了价值链,产品与客户的脱节、开发与营销的背离极容易造成产品设计单位的闭门造车现象。第三是以单一产品为导向的模式已不能有效满足用户发展的需要。每个基地都有各自的用户数据库、客户端程序、推广模式和运营分析体系等,这样的支撑体系很难实现灵活的业务扩展,也已经出现了多基地业务之间的融合业务流程整合困难的问题。对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很难提供便捷的多业务组合服务。

2、专业化公司

为了彻底摒弃基地模式的各种弊端,通过市场化准则开展业务的专业化公司应运而生。成立专业子公司的最大好处是在集中运维、集中采购的模式下,可以为某重点业务设置垂直产品体系,避免不同组织、部门之间的复杂流程,加快执行进度和市场反应速度。专业子公司的成败,也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其一是专业子公司的角色定位问题。从四个已经成立的专业子公司来看,中移动对于专业公司的定位略显凌乱。如:国际公司并非承担国际并购业务等海外拓展业务,而是主要从事国际漫游业务经营。财务公司的定位是加强对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资金流状况、控制资金风险、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财务管理服务,从而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我对财务公司的深层解读是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财务手段进行中移动战略的实现,如通过入股浦发银行走出了实现手机支付业务的第三条折中道路,通过入股凤凰卫视试水传媒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战略收购、战略合作实现业务的跨界,因此财务公司应该在专业公司中拥有至关重要的位置。终端市场在测试、采购、销售、售后等方面运作的自有特点与运营商传统业务大相径庭,再加上带动TD产业链各环节协作的特殊使命,其成立的意义一目了然。而政企分公司的成立笔者就不是非常明了。政企客户的拓展、维系的区域性非常明显,互联网公司在以平台化、集中化为推手的第一波浪潮结束之后,已经把触角伸向了区域特点非常明显的政企客户,其手段主要是通过设置各省市营销机构进行推广和维系。我们在政企客户的拓展上还是应更多放权力给各省子公司为妥。四个专业子公司的成立价值来讲,财务公司是战略性的,终端公司是必要性的,国际公司是未体现价值的,政企公司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梳理专业公司的定位,是成功推行专业化管理的前提。其二是专业公司与区域公司之间的协作关系。如何合理地分割区域公司和专业公司之间的权利、形成竞争中的协作是非常关键的。集团-省-地市的传统管理机构和集团-专业公司的新型管理机构如何共生到共赢,这对于运营商的管理是挑战性的。我认为专业公司应尽可能少介入区域市场,尽可能少出现集团-专业公司-省公司-地市公司这种混杂的管理局面。专业公司一定是具备类似互联网行业扁平化、泛区域化等特点;区域公司是面对区域客户的一揽子服务提供者,因此专业公司与区域公司应建立产品业务的利益分享机制,而不是通过传统的KPI分解机制解决问题,否则就又会落入到语音市场的传统拓展方式中。(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