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中移动研究院院长:运营商与OTT应协商而非冲突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3-25 13:14 
核心提示:类似的情况在全球电信市场有不少先例。2012年2月,因为一款Android上的免费语音应用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信令流量,以至于日本运营商NTTDocomo在东京的网络瘫痪,250万用户近4个小时无法打电话和发短信。

有关运营商联合商讨可能向微信收费的传言挑动了各方的敏感神经。

“外界现在有一种运营商被逼疯了的感觉,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昨天,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直接回应。“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好像中国移动被逼疯了,要去收微信的钱,我觉得这个问题从时间的角度来说没有意义。”黄晓庆认为。

谁都无法否认,作为OTT(OverTheTop,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业务)运营商的典型业务,腾讯的微信业务已经以势不可挡之势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运营商,特别是运营商赖以生存的核心业务语音和短信都在遭受挤压和冲击。

“OTT业务势不可挡,它代表了互联网的未来,也代表了运营商的未来,既然所有人都喜欢,我们为什么要去反对呢?不管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应该发挥合作精神,让这样的业务可以持续做下去。”黄晓庆说。

不过,OTT业务的影响不可小觑。据黄晓庆介绍,中国移动前年就研究过QQ对中国移动2G网络信令的影响,以中国移动广东的一些地区为例,QQ在GSM网络上的信令占用达到50%以上,而该地区中国移动网络在繁忙的时候,信令达到90%,因此,在QQ的影响下,网络负载甚至瘫痪的可能性非常高,用户打不出电话、发不出短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后来经过中国移动与腾讯的沟通,QQ占用通信网络信令的情况有所缓解和修复,不过,这个矛盾在微信时代进一步加重了。有数据显示,微信给中国移动贡献了10%的流量,却占用了60%的信令。

据记者了解,中国移动希望微信的信令占用,“心跳”(实时在线的互联网业务随时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连接的行为)频率也能降低一些,但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微信仍然保持了相当高频率的“心跳”。

类似的情况在全球电信市场有不少先例。2012年2月,因为一款Android上的免费语音应用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信令流量,以至于日本运营商NTTDocomo在东京的网络瘫痪,250万用户近4个小时无法打电话和发短信。

除此之外,美国运营商AT&T,欧洲运营商T-Mobile、O2都发生过类似事故。黄晓庆指出,OTT业务的发展不能损害或者影响用户已经付费的业务,比如短信和通话,这样才能持续发展。

“OTT和运营商的关系,绝不是冲突的关系,而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且互补关系相当强。”对于运营商与OTT的关系,黄晓庆这样认为,只是由于很多OTT业务都属于永远在线业务,而运营商的2G、3G网络都不是为这样的业务设计的,所以会有“信令风暴”的问题,而4G网络已经考虑到了这类业务,可以实现很好的支持。

解决用户需求和OTT业务无限增长之间的矛盾,黄晓庆认为,运营商可以选择两种解决方案:一是通过技术的不断升级降低成本,二是改变商业模式,取消包月不限量的套餐,寻求合理资源的合理定价。

不过就目前而言,黄晓庆建议运营商与OTT厂商能够坐下来就信令占用和带宽过宽的问题进行统一协商,两者之间形成合作机制。“至于这种合作机制是否会产生商业模式,我认为,这不是政府和运营商的问题,也不是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的问题,而是应该由市场来说话。”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