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中国移动防守反击:向移动互联网要利润

来源:牛华网 作者: 高骥远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8-23 14:08 
核心提示:短时间内无缘牵手iPhone 5,中国移动似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高端市场份额的流失;另一方面,微信、米聊以及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兴起,对中国移动的冲击比较大,传统语音业务难以为继,管道化与空心化的特征日益明显。

前不久出炉的中国移动半年报,意味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和产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移动营收同比增长6.6%,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1.5%,业绩远低于预期。在一片唱衰声中,中国移动股价应声而跌,“拖累港股大市”。

资本市场质疑的是,中国移动如何应对下半年的窘境。一方面,短时间内无缘牵手iPhone 5,中国移动似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高端市场份额的流失;另一方面,微信、米聊以及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兴起,对中国移动的冲击比较大,传统语音业务难以为继,管道化与空心化的特征日益明显。

大象的脚步已经放缓,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移动的防守反击是必然的。只不过这个步伐已经被加快。

半年报:下行趋势明显

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2G与3G增速双双下滑、业务和应用增多但效率下降,构成了中国移动半年报的基本特征。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移动营运收入增至2665.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500.8亿元增长6.6%。去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收2500.8亿元,同比增8.8%;净利润613亿元,同比增6.3%。语音业务总量趋于饱和,通过新增用户的方式维持应收增长愈发难以为继。

仅靠2G并不能偏安一隅,3G业务没有弥补空缺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半年报还显示,中国移动上半年语音业务仅同比增长2%,短消息营收同比下滑3%,数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7%。

产业链的价值转移成为最大的挑战,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流量冲击,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利润增长。

总裁李跃在财报发布会上感叹“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但他同时表示,“中国移动不会随便减价进入价格战”,前不久退休的王建宙此前也表示:“基本通话费下调余地小,已无价格弹性。”

3G用户的增长更能说明一切。中移动7月3G新增用户仅190.1万户,是2010年以来最低,比6月份的281.7万户大减32.5%。

业界人士分析,中移动上月并无新的补贴手机面世,用户观望“小米2代”和新“乐phone”等新款手机,以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千元智能手机在暑假期间的集中轰炸,导致了中国移动3G用户增速放缓。

反观中国联通,接连两个月高歌猛进。继6月份取得突破后,中国联通7月3G用户净增数继续高于300万,环比增长2%至309万。

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终端补贴政策的转向是为了即将到来的用户争夺战。2012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补贴成本上涨42%,计划将2012年财年手机补贴预算上调30%。

对于下半年的竞争形势,投行普遍不看好,纷纷唱衰中国移动。

实际上,移动互联网的“无疆界”让运营商对产业链的掌控力日渐式微。比如,互联网企业做手机,手机厂商做应用,应用厂商做经营。就连微软也放下身段,四处寻求合作,平板电脑即将上市。任何企业可以凭借任何技术进攻移动互联网,一片乱象,杀机四伏。

终端受困:谁吃了中国移动的苹果?

iPhone 5发售箭在弦上,上市时间已经被锁定,包括朗玛信息在内的苹果概念股近日集体大涨,苹果公司的总市值也一跃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上市公司。

面对即将到来的苹果新品,各大运营商的心情也是“苦乐不均”。此前,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王晓初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引入到现在,电信版的4S销量一直在升高,因为它支持多种网络制式,而且我们也做好了引入下一代iPhone的准备。”

各界人士正积极地憧憬“iPhone 5效应”。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来说,iPhone 5就是千万级用户、转型流量经营的捷径、利润大幅增长;对于用户来说,苹果新品是更炫目的外观、更强大的功能以及更全面的应用;但对终端厂商来说,iPhone 5就是下半年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是,中国移动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中国移动暂时与苹果无缘,因为“高通并没有研发TD芯片”。在目前3G圈地与经营并重的阶段,这一消息无疑使雪上加霜。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国内3G用户总数已经接近1.6亿,3G渗透率突破15%。按照发达国家的3G发展经验,3G渗透率一旦跨过15%这个门槛,意味着3G市场将迎来规模化爆发增长期。在国内通信市场2G用户逐渐向3G迁移的关键时期,运营商为争夺用户,3G资费和终端价格将进一步降低。

牵手苹果,短期内利大于弊。不过,中国移动仍有其倚重的优势。比如中兴发布的最新TD四核手机U985、三星的I9308……三星在中国市场的大红大紫,是与中国移动的强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实际上,iPhone5入驻中移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短期内并不会带来的用户增量,它的更大意义在于促进用户3G转化与吸收,将中国移动的2G优势复制到3G领域。

移动互联网本质上就是流量竞争。为了“去苹果化”,从“随即打”,到“随意玩”,再到“随意充”,中国联通的运营策略已经更多的从终端回归数据业务本身。

终端之争,最终还是要重新回到3G的服务本质。在这一点上,三大运营商殊途同归。

反击策略:加快资本输出

从基地模式到飞信外包给神州泰跃,再到传言即将成立互联网公司,中国移动似乎一直未踏准移动互联网的节奏。

在3G竞争中,中国移动既无终端优势,也无网络优势,更不具备应用优势。这也证明,中国移动对于TD的发展重点不再3G,而是在LTE。因此,中国移动的策略就是“3G与4G不可偏颇”。

一方面,4G建网提速。公开的信息显示,中国移动目前4G建设进展顺利,今年的目标是将网络覆盖至13个城市、新建2万个基站,明年计划再兴建20万个基站,简称全球最大的4G网络。

另一方面,资本输出的步伐加快。牵手科大讯飞、入股中广传播,中国移动不仅要在传统功能领域形成优势,也要考虑在带宽消费类业务上面进行长远的规划,扩大TD的卖点。

资本输出得以壮大案例并不在少数。谷歌并购摩托罗拉,反映了3G的竞争聚焦于软硬件和服务的集成趋势,“创造出更加令人惊奇的用户体验”;联想海外并购,期待在移动互联网站稳脚跟;思科通过并购得以壮大。

资本输出是捷径。在移动互联网这个不擅长的领域,运营商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移动的资本输出步伐或将加快:借助外部力量,盘活自身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所以,TD的规模发展更需要协同产业链整体突围。

最终目标:向移动互联网要利润

业内人士认为,“摊子铺的很大,但收益很小”是运营商发展数据业务的弊端。比如MM移动应用商场产品总数达到11.5万个,累计用户超过2亿,累计下载量只有8亿次,再如,中国移动已在全国321个城市推出无线城市门户,但应用未达2万个。

实际上,中移动的高层在不同场合都表达了对移动互联网要利润的渴望。

“必须看到全球运营商都面临着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巨大压力,互联网业务加剧了传统运营模式转型的压力。”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李跃此前也表示,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很大的压力的同时,也有很多创造业务的新机遇。

在“第六届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移动首提移动互联网十六字方针:“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并确定了“云、管、端、台”的移动互联网新战略。

这也意味着,“从语音转流量、从有线转无线、从封闭转向开放”成为中国移动这头大象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核心要务。中国移动显然在战略上做好了准备,四网协同、全业务经营与移动互联网成为转型方向。

也许过不了多久,数据业务在中国移动财报上的比重将会加大。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