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中国移动 >

携号入网遭拒罪不在中移动

来源:通信世界网 作者:朱丁超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6-25 16:09 
核心提示:虽然此次携号转网的试点仅仅是天津和海南,然而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些用户表示,转网后虽然可以正常的拨打接听电话,也能发信息,但是却无法收到移动或者联通发来的手机短信。

恰逢《反垄断法》司法解释正式实施的第一天,北京律师于德华状告中移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侵害了他选择电信产品服务商的权利,使其不能实现携号转网。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就争议颇多的携号转网话题再一次吸引公众的眼球。

所谓“携号转网”,即号码可携带业务,当用户移机变更电信运营商后,仍可使用原来的电话号码。众所周知,携号转网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了,从2010年11月22日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在天津和海南开展为期6个月的携号转网试点工作,然而6个月试验期已满后,工信部称将进一部延长试验期,至于何时全国推广,至今仍然是未知数。

携号转网中途夭折,笔者认为首要原因在于相关政策的不规范。2010年的携号转网试点采取了“一国两制”的办法,在天津实施双向转网,在海南实施单向转网。双向转网可使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用户相互转网,以促进自由竞争;而单向转网只允许移动用户转往电信、联通,而电信、联通的用户不能转向移动,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携号转网分流中国移动的一部分客户,平衡三大运营商间的实力。工信部同时试点两套方案,对中移动而言,的确不公。

其次,携号转网试水过程中遇到了技术上的瓶颈。虽然此次携号转网的试点仅仅是天津和海南,然而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些用户表示,转网后虽然可以正常的拨打接听电话,也能发信息,但是却无法收到移动或者联通发来的手机短信。此外,由于转网,很多用户接收不到银行的支付验证码,原本的信用卡消费提醒也没了,诸如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发送的消费信息也无法收到。可见,面对携号转网这样的重大调整,三大运营商根本就没做好准备。

最后,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津、琼两地的试点被寄以厚望,但最终转网并不活跃。以双向转网的天津为例,有超过15270人转网成功,转网率不足0.2%,远低于许多国家20%的转网率。从媒体的报道来看,转网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运营商相互设限,以种种借口阻碍用户转出。携号转网无疑将刺激电信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如果全国推行,必须要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来防止运营商恶性竞争,这对政府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有关部门对推行携号转网一直迟疑不决,面临的监管压力应该也是原因之一。

可见,正是由于政策的不规范、技术瓶颈和市场监管不够严格,我国携号入网之路才会如此漫长遥远。而针对北京律师于德华状告中移动事件,笔者只能表示,于律师勇气可嘉,但胜算不大。首先,我国现在的法律(包括反垄断法)没有明确确定垄断企业的定义与概念等,也没有任何的法律依据来限制移动、联通、电信的内部规定即说他们的规定不合法,仅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因此很难找到法律来支持。其次,携号入网业务还没有在北京这类非试点地区开展,中国移动是依法依规经营,并未侵害这位律师选择运营商的权利。此外,移动公司限制携号转网,但消费者并非只能忍受而无其他选择,最多指责移动公司的该行为有垄断之嫌,但并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垄断。

综上所述,于律师此案的审理,或许有助于携号转网的进一步推行。但状告中国移动,显然是告错了对象。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