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3D技术 >

打通3D消费瓶颈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书波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2-22 14:30 
核心提示:目前,3D普及还有很多技术性的障碍。比如,目前几乎所有的3D电视都需要佩戴眼镜才可以观看,给视力不好的消费群体带来不便,而全国将近有4亿近视眼患者,因此专家认为,裸眼3D电视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裸眼3D技术有了巨大发展,3D才能真正实现普及。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2年,3D技术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3D电影、3D电视、3D显示器、3D扫描仪、3D摄像机等3D科技在各行各业中加速应用,3D产业涵盖了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地质测绘、医学诊疗等诸多领域。很多消费者发出了视觉“被3D”的惊叹。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3D影视对视觉的冲击。那么,3D到底给中国影视带来什么?

11月20日,3D版电影《2012》在全国公映。当天晚上,山东省惠民县文投国际影城里,200多名观众被精彩炫目的3D特效深深吸引着。尽管身处小县城,这里的人们却与大城市居民一样同步领略着3D电影带来的视觉盛宴。在一个电视、互联网及多媒体娱乐高度竞争的时代,怎样才能把观众拉进影院?3D技术以逼真的、冲击性的嵌入式体验作出了回答。据统计,目前中国可升级为3D银幕的数字银幕已经超过1万块,3D又把很多人带回到了银幕旁。

3D新技术不仅拓展了新的消费市场,还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料显示,3D电视相对普通液晶电视的生产成本上升并不明显,销售价格却可以提高15%左右。

渐渐地,3D新内容开始催生出新型消费群体。以往,人们通常认为适合用3D制作拍摄的电影只有动作片、科幻片等。而今年李安以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成功让市场认识到,故事片、文艺片也可以利用3D,3D技术可以服务于讲故事本身而不仅仅是视觉冲击。从审美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享受于一种新的参与式审美体验,从而催生出一批新的消费群体。

毫无疑问,从产业链的角度讲,3D内容制作拥有不言而喻的发展潜力。集中更多注意力在3D内容制作方面能更好地推动3D产业环境的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实现高水平提升。以3D电视为例,正是3D影视内容制作的发展及3D频道的开通,才拉动了终端3D电视机的进一步普及推广,最终将带动3D产业的整体发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3D技术应用正在形成良性产业循环:随着在3D内容制作方面投资的加大,3D影视及其他形式载体产业链快速发展,同时又扩大了整个3D产业的消费群体。

目前,3D普及还有很多技术性的障碍。比如,目前几乎所有的3D电视都需要佩戴眼镜才可以观看,给视力不好的消费群体带来不便,而全国将近有4亿近视眼患者,因此专家认为,裸眼3D电视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裸眼3D技术有了巨大发展,3D才能真正实现普及。另一方面,从内容来看,除了现在电影内容的限制,3D电视内容更是匮乏。央视在2012年1月1日推出了中国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拉开了3D电视的序幕。3D频道节目内容主要包括动漫、体育、专题片、影视剧、综艺等类型,相对来说形式较为单一,节目离生活较远,创作水平也有待提高。只有制作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提升,才能使3D电视市场实现普及化。而根据广电总局的“十二五”规划,中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开播10个3D电视频道。可见,3D技术与内容的局限形成了巨大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另外一种声音开始多起来:“如今影视业都打着3D的噱头,强占了我们生活,很多电影其实2D更好一些,没必要所有影视都要做成3D。”3D技术与内容的关系,很难一下子说清。但是,纵观电影史就会发现,从默片过渡到有声片、黑白片发展到彩色片、2D升格到3D之后,电影的本质并没有被革命性地更改。好的故事内容,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充满魅力的演员仍是成功的关键。没有内容与科技有效的协作和完美的融合,就不可能为观众带来最佳的消费体验。3D市场蛋糕很大,但只有在3D创意文化和3D科技服务上实现融合创新,才能使内容与技术共同带来产业的盛宴。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