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行业第一朵真正落地的云(2)
新媒体行业发展最难之处在于其业务发展及衰减很快,这对后台支撑的资源体系提出灵活适配的要求。北京电视台新媒体这套云的技术体系不仅做到虚拟化模式,还从模板管理、用户管理、门户管理、资源管理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云的落地。
据介绍,北京电视台采用EMC VPLEX虚拟化存储构建了双活数据中心,通过EMC VNX高性能存储系统和FAST套件实现全自动分级存储,用EMC Avamar重复数据删除系统备份整个虚拟化环境,全面避免数据丢失和系统崩溃,同时保证扩展性。目前,北京电视台32台高性能x86服务器上已部署超过130台虚拟机。EMC解决方案表现非常稳定,刀片和网络等设备均未出现过问题,EMC设备运行之后没有“声音”。
用云计算架构变革传统的IT架构,使得北京电视台的IT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具体的效果包括:①机柜空间占用减少84.6%,从260U减少到40U;②机房耗电量下降62.1%,从59.8KW下降23.2KW;③系统年平均停机时间从300秒减少到15秒,降低了95%;④为新应用部署资源的平均周期缩短到1个工作日;⑤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CPU使用率超过50%,内存使用率超过60%。此外,还实现了资源的实时跟踪和优化调配细颗粒度。
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的IPTV+战略
近一两年,广电行业有些人士及企业也开始配合着IT、互联网、家电等企业在热炒OTT这个概念及技术,也催生了各种五花八门的所谓的相应技术解决方案。在这个所谓的OTT盛行的时代,广电行业如何掌握好这个尺度?OTT到底给广电行业带来的是福意还是一场恶梦?真的需要广电行业及其人士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对此现象,融合网|DWRH.net在与北京电视台新媒体发展中心相关人士交流时,该人士表示并不看好OTT。该人士以北京电视台旗下的IPTV+战略为例指出,IPTV无论是从技术、内容及管控方面都有其优势。北京电视台之所以在推出了IPTV+战略,这个“+”就可以理解成它是一种Over OTT,会比目前业界热炒的OTT更有前瞻性,还可以把这个“+”理解为是everything,可以IPTV技术及战略层面实现更多更好的应用、产品等。
对于OTT与IPTV+的产业发展环境,该人士呼吁,希望对于OTT的内容管控尺度一定要IPTV等技术及业务同等对待,目前的相关管理规范对于OTT业务很松,“我们不反对新东西,但我们要求要有一种公平尺度。要么参与变化,要么管控变化,不能说你管住我不让我做,但别人可随便去做。国家一定会对那些不规范的内容进行管控,这也是我们对IPTV的信心所在。”
挖掘广电行业大数据为产业所用
对于广电行业原有的媒资库,该人士表示,新形势下,对于媒资库的理解应该升级到大数据层面。如何将媒资库以大数据的形式进行盘活,是个重要命题。北京电视台在此之前提到过五大标准:共享的资源池、按需的自服务、普遍网络访问、可计量的服务、快速伸缩能力。
截止2014年1月份,北京电视台已有近40万小时的节目储备量,而且每天自制的生产量在30多小时~50多小时之间。这个数据仅次于中央电视台。
媒资作为大数据的一部分,一定要清楚你的目标受众是谁?在哪里?受众的收看方式是什么?受众什么时候去看?根据大数据分析出受众的收视、消费等各种习惯,只有通过大数据找到受众的各种习惯才可以把用户抓住,在大数据技术架构体系帮助下,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型、运营模型等等才能真正以数据的方式建立起来。(责任编辑:融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