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终端 > 消费类电子产品 >

苹果真的错过汽车盛宴了吗?(2)

来源:孙永杰 作者:孙永杰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6-01-18 10:41 
核心提示:除上述之外,我们还没有将充电网络这个也很重要的因素考虑在内。例如即便是在有着全球最大超级充电网络的美国,特斯拉车主也在投诉超级充电站不够用的问题。在特斯拉的车主论坛上,用户们抱怨在加州的一处超级充电

除上述之外,我们还没有将充电网络这个也很重要的因素考虑在内。例如即便是在有着全球最大超级充电网络的美国,特斯拉车主也在投诉超级充电站不够用的问题。在特斯拉的车主论坛上,用户们抱怨在加州的一处超级充电站,排队充电的 Tesla Model S 高达 15 辆。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加州共有 37 个超级充电站,已经是全美特斯拉超级充电站数量最多的州。如果全球充电网络最为普及的加州都不能让电动车车主在主观上感到满意的话,其他市场和地区就更可想而知。

如果上述电动车真正市场化遭遇的技术、市场的挑战外,那么无人驾驶汽车与之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此,戴姆勒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唐仕凯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限于目前各国法律法规的要求,真正的无人驾驶技术并不能完全投放市场,更多还是部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应用,如奔驰在此次CES展中推出的碰撞预防辅助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主动式驻车辅助系统和盲点辅助系统等,而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其认为,在未来30年时间范围内,全球范围内的无人驾驶汽车仍然面临无法商业化的现实问题。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提出了类似观点,即目前互联网企业在汽车领域更多的是在研究无人驾驶,而包括吉利在内的汽车企业在做的是自动驾驶,既可以满足驾驶者的驾驶乐趣,又可以满足驾驶者在有特定需求时的自动驾驶需求,赋予了驾驶者自己驾驶或自动驾驶的选择权。

上述传统汽车厂商的分析并非没有道理。

与特斯拉类似,作为无人驾驶汽车先行者的谷歌,据其提交给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的最新文件显示,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2014年至2015年11月的14个月期间内共发生过272次故障。如果没有司机干预,这些无人驾驶汽车将发生13次事故。而无人驾驶汽车发生的这272次故障涉及汽车的多个元件,包括传感器读数错误,以及转向或刹车系统发生问题。至于事故发生的地点,其中89%的错误发生在城市道路,那里的障碍物更多,时走时停的交通状况也让汽车处理起来更困难。由此不难看出,无人驾驶汽车存在诸多技术上的挑战和使用上的局限性。

其实不要说无人驾驶汽车硬件本身,作为无人驾驶汽车,仅在重要的软件地图上也存在着挑战。

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无法在此前已经在谷歌地图中扫描过的路线上行驶,相反该车在行驶途中需要对道路状况进行高清晰度的实时扫描,这就意味着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将会耗费巨大的能量。去年,谷歌对道路实际扫描长度接近2000英里,不过这显然是不够的,要知道单单一个加利福尼亚州的公路里程数就长达17万英里。

其次,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通过安装在车前部传感器所发出的旋转激光对路况环境进行3D数据读取,不过其局限在于无法对所获得全部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对此,《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认为,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原型车最高时速为每小时25英里(约合每小时40公里),其在试验行驶中出现无法识别行人、交通灯以及路面坑洼的问题。

对此,奥迪公司高管表示,智能地图的创建和应用将成为驾驶辅助技术向到纯粹无人驾驶汽车转变的关键,这一过程大致需要10年。这种详细的高清地图通过从环境和其他车辆获取消息,告知车辆即将行驶的路面的状况,为车辆的传感器补充信息,届时将为车辆绘制一副周围环境的完整画面,信息量将远大于传感器所能捕捉的。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奥迪、宝马和戴姆勒集团击败谷歌联合斥资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4亿元)收购诺基亚的HERE地图业务的主要原因。(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