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该并购GoPro与特斯拉吗(2)
再看特斯拉,在业内,特斯拉一直被认为是具备创新,并以此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角色,所以苹果并购特斯拉,对于苹果未来进入新兴的电动汽车市场将大有裨益。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例如之前哈佛大学按照克里斯滕森对于“颠覆性创新”定义的研究后认为,特斯拉根本算不上颠覆者或者说特斯拉的创新模式不属于颠覆性创新,而是典型的“维持性创新”,即以更高的价格不断改善性能和以更低的价格及更多的品类进入市场,而特斯拉究竟属于哪一种创新,对于传统汽车厂商及其供应商和投资者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特斯拉是“颠覆性创新”,竞争对手可能不会对它做出强烈竞争性反应,而如果是“维持性创新”,竞争对手将会逐步涌现且竞争就会非常激烈。
据统计,美国2014年的汽车销量为1650万辆,但纯电动汽车仅为11.9710万辆,市场份额仅为0.7%,而传统汽车厂商之所以没有向电动汽车领域投入太大精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没有实力(包括技术、资金、营销等),而是因为很少有人愿意使用电动汽车。
即便如此,传统汽车厂商也并没有完全忽略电动汽车,例如日产Leaf和雪佛兰Volt两款电动汽车2014年的销量均超过特斯拉,而且新款雪佛兰Volt造型更加漂亮,续航里程更长。此外,雪佛兰还将在明年推出价格更低的Bolt EV,而宝马和奥迪也在推出更多款式的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这些均证明,如果电动汽车真的有一天成为主流,像通用汽车和丰田等这些传统汽车企业完全有能力迅速转向这一领域,使用其现有的生产能力、供应商网络和经销商对抗特斯拉的威胁。到此,我们认为,与上述GoPro类似,尽管特斯拉表面上看有自己的市场,但目前该市场依然小众,而特斯拉即便是在这个小众市场也没有处在领先的位置且存在强劲的对手,这些对手不仅来自其所在的电动车市场,更在于同属于大范畴的汽车产业中的传统汽车厂商。
此外,汽车产业是资本密集和规模性产业。提及资本密集,一款新车成熟,用于工程费用支出以及最终推向市场,需要耗资10亿美元以上。传统汽车制造商,如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已经累积了庞大的现金储备。通用汽车将现金储备目标设定为200亿美元,而截至2015年6月30日其拥有现金等价物总额达到280亿美元。相比之下,截至第二季度末,特斯拉只持有11.5亿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低于去年同期的26.7亿美元。至于规模,特斯拉今年小幅下调了全年的汽车出货量,目前的预期则为5万至5.2万辆,而这只相当于福特一周的汽车产量。这意味着苹果一旦并购特斯拉,先不说背着其亏损的包袱(根据第二季度的销量和亏损计算,特斯拉目前每卖出一辆车就要亏损约4000美元,未来的新款车型还会在短期内增加成本),还要持续的大规模投入,何时能够给苹果带来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高营收和利润不得而知。
更为重要的是,从苹果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涉及到汽车产业和市场的战略看,其更希望是将自己的CarPlay整合,甚至替代各大传统主流汽车厂商的车载系统。即汽车与iOS生态系统深度集成,通过汽车的显示屏提供iOS风格的界面和应用,例如允许用户打电话、使用地图、控制音乐和更多应用,且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例如CarPlay今年秋季登陆通用汽车的27款车型,且促进了通用汽车的销售,而奔驰近日确认将为全美销售的2016款部分车型配备苹果CarPlay系统。除通用和奔驰外,目前已有包括本田、日产、法拉利、雪佛兰等在内的诸多汽车品牌与之展开合作。看来这种战略更易于苹果进入汽车市场和有利于自身优势的发挥,且风险最小。
当然,我们在此并非否认苹果未来会进入电动车市场,但绝对不应通过并购特斯拉进入,至少目前并购特斯拉,无论是从上述显现出的特斯拉的创新模式及由此带来的市场表现,还是苹果自身的战略均不成立,更无必要。
(责任编辑:方向)-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