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成为法律上的“人”还有多远
本文原标题:《合肥女生曾恐慌无人机窥探隐私 机器人成为法律上的“人”还有多远》
2018年4月16日,英国上议院发布了一份名为《人工智能在英国:充分准备、意愿积极、能力爆棚?》的报告,这份长达183页的报告在关注人工智能在英国发展的同时,更聚焦伦理道德问题,提出在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过程中有必要把伦理道德放在核心位置,以确保这项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诚然,人工智能在全世界高速发展的同时,其不确定性带来的新挑战也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
图为:“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论坛”研讨会现场(王京仔摄)
中国的学者们也在行动。2018年4月2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中心承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论坛”上,多位专家就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展开讨论。
话题一:智能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主体资格
人工智能发展下催生的机器人是否应当视为“法律上的人”,是最为专家们关注的一大法律问题,直接关系到其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
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尽管从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来看,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逐步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但尚未对传统民事法律主体理论提出颠覆性的挑战,在短期内仍应坚守,不宜将智能机器人规定为民事主体。
智能机器人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虽可能代替人类从事相关活动,但本质是受其自身算法而决定,尚不具备人类所具有的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且智能机器人尚不能独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故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还不能也没必要成为民事主体。(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