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AR/VR手机让二线手机们绝地反击?(3)

来源:歪道道 作者:歪道道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1-20 11:51 
核心提示:从这两方面可以总结出,VR/AR手机要想实现突破性增长,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VR/AR技术本身硬件设备的广泛认可和内容的进一步丰富,要不然仅从智能手机单方面下手并不能改变消费者的现实需求。 AR还是VR?这是一个问

从这两方面可以总结出,VR/AR手机要想实现突破性增长,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VR/AR技术本身硬件设备的广泛认可和内容的进一步丰富,要不然仅从智能手机单方面下手并不能改变消费者的现实需求。

AR还是VR?这是一个问题

AR能够将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叠加到真实世界里,而VR能让使用者沉浸于内容中所呈现的景象,与现实所处的环境无关,仅仅从这个基本区别也可以了解无论是技术门槛还是应用前景,AR要比VR更具挑战性。然而即使是所谓的VR元年也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惊喜和进展,随VR公司倒闭、裁员等一系列负面消息,很多人甚至怀疑这个新兴产业已经提前进入了资本寒冬期。其实相比AR技术,VR产业在2016年已经伴随着这一概念的火热吸引了大量互联网企业涌入,其中不乏拥有过硬技术和雄厚资金的巨头支持,但为什么在这样利好的情形下非但没能保持齐头并进的趋势,反而逐渐陷入半死不活的局势?

很重要的一点是用户缺乏黏性的问题,据调查,PlayStation 4 官方公布的销量已经达到了 5000 万,而支持VR Ready的PC数量是1500万,但实际上这些满足VR硬件需求的PC用户中仅有6%购买了VR头盔,除此之外,在游戏分发平台Steam上存在着大约1500万的用户电脑配置达到了VR的要求,但这其中购买VR头盔的却只有3%。简而言之,适配限制不是阻碍VR硬件普及的主要因素,VR头盔本身的性能还亟待突破。当然还有内容吸引力和丰富度的问题,很多从事VR应用开发的人都表示利润太低、成本太高,长期的亏损使开发者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何谈能研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呢?

基于VR元年的整体态势,也许谈论VR爆发还言之过早,这项新技术的进程毕竟涉及技术难关、消费需求两大难关。同时也正是这些预见性障碍使得重点研究AR技术的公司少之又少,即使是硅谷科技巨头微软和谷歌也没能在今年研发出现象级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而且谷歌更是因为Magic Leap的造假风波被推上风口浪尖。这家初创企业曾经以高达45亿美元的估值为人熟知,现如今却因为迟迟没有研发成品而被讽刺为“PPT公司”,尽管其高管竭力否认和澄清,但在没有惊艳产品亮相之前,谷歌和Magic Leap还要承受多方质疑。

正是在如此形势之下,众多消费者对联想或华硕的AR手机保持着很大的质疑态度,他们普遍认为,连技术难度稍低的VR设备都没有实现重大突破,又有什么理由购买一款性能还没得到认可的AR设备或者手机呢?况且从此前发布的搭载谷歌Tango或Daydream系统的其他手机来看,很难对这款手机抱有乐观态度。

据外媒报道,较早支持Daydream的谷歌自家两款手机Pixel和Pixel XL,在运行VR程序15分钟后出现了过热的情况,而且屏幕还弹出了相关的安全警告提示,用户只能中断VR程序待设备冷却后再次使用手机。而联想Phab2 Pro在面世之初就受到了科技媒体Techradar的消极质疑,它指出,“如果第三方应用不能够提供有价值或者令人愉悦的用户体验,则Tango手机将会以失败告终。”所以在经历了智能手机产品事故的冲击之后,消费者对安全的顾虑会大大增加,运行Tango或者Daydream程序所带来的隐患将会很大程度上阻碍移动端VR/AR的进一步研发。(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