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AR/VR手机让二线手机们绝地反击?(2)

来源:歪道道 作者:歪道道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1-20 11:51 
核心提示:这都是后话,关键点是华为已经于今年的CES大会上宣布,美国版Mate 9增加了对谷歌Daydream和亚马逊智能语音助手Alexa的支持,而且除此之外,谷歌还表示正在与华为在Tango Project上进行动作追踪、环境感知和深度感知

这都是后话,关键点是华为已经于今年的CES大会上宣布,美国版Mate 9增加了对谷歌Daydream和亚马逊智能语音助手Alexa的支持,而且除此之外,谷歌还表示正在与华为在Tango Project上进行动作追踪、环境感知和深度感知相关的深度合作,也就是说不久之后同时搭载谷歌AR/VR平台的华为手机就要面世。这对华硕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坏消息,同时也说明了兼容第三方技术成果终究是锦上添花,内在性能才是固本求原。

我们究竟需不需要AR/VR手机?

凯恩斯经济学派常讲,需求决定供给,通过发现顾客需求,并生产出相应的产品来满足它即可形成市场。而在智能手机性能和市场都渐趋饱和的状态下,AR/VR手机真的会成为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吗?如果没有相应的需求,这种兼容是不是只会沦为谷歌提高AR/VR技术的试验场?

首先应该了解所谓的AR/VR手机有什么样的差异化性能。从AR技术应用于智能手机方面来讲,以都搭载过谷歌Tango技术的华硕和联想为例。ZenFone AR具体应用场景包括室内导览、3D地图以及环境辨识的体验,同时还会有35+款Tango增强现实应用登陆该手机,包括虚拟家装APP以及其他一些应用和游戏。拿虚拟家装来讲,通过手机扫描室内环境,这款APP中的任何一款家具可以跃入手机屏幕,从而查看是否适合室内装潢。另一些基本应用就是虚拟事物的显现,比如通过简单的操作可以看见一只不存在的猫在室内行走。

同样支持Tango技术的首款手机联想Phab2 Pro,早在今年6月份首先在美国面世,它与华硕ZenFone AR的增强现实体验大体相似。尽管拥有这样的性能,这两款手机还是不免陷入形式大于内容的争议中,最终可能没法成为现象级产品,这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的限制:一是消费者为AR/VR体验花钱的意识还没形成;二是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购买需求还停留在外观大于性能的水平上。

GFK的《2016中国VR零售市场报告》很好的说明了VR技术的尴尬现状。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AR/VR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即使是很了解这些产品的用户反而不愿意为其买单,这是因为他们知道现有硬件和内容还不足以满足对AR/VR技术的想象。那这样愿意消费VR硬件设备的人大部分只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用户,他们出于好奇心和新鲜感会产生购买意愿,可是仅限于廉价的VR头盔,这从中国VR硬件零售市场的平均价格在200元以下就可以看出。然而能够支持谷歌VR/AR技术的手机价格基本上会在4000元左右,再加上额外的VR头显和AR设备,在中国基本上已经是高端机的价位了,而且目前AR/VR手机的应用场景有限,很少人会为这项尚未成熟又尚未普及的体验动心。

另一方面,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中国手机消费者需求研究报告》指出,移动用户购买手机的需求考虑中,外观和品牌最受重视,甚至外观以最高比重占据消费者的首要需求。相反搭载了谷歌AR/VR平台的手机在外观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笨重和臃肿,尤其是和OPPO、VIVO这些主打时尚潮流的品牌相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品牌上,华硕和联想更是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反而是华为凭借在全球的影响力更有可能扩大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体验范围。(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