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中国互联网为啥成了动物园?(2)

来源:南都周刊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04-22 09:50 
核心提示:还有一类公司的吉祥物形象,就是以创始人相貌为原型设计的,典型代表就是去年赴美上市的YY公司的小浣熊。 据YY员工介绍,美工当年设计小浣熊的原型就是CEO李学凌。李学凌开始听到别人说自己就是那只胖胖的小浣熊时

还有一类公司的吉祥物形象,就是以创始人相貌为原型设计的,典型代表就是去年赴美上市的YY公司的小浣熊。

据YY员工介绍,美工当年设计小浣熊的原型就是CEO李学凌。李学凌开始听到别人说自己就是那只胖胖的小浣熊时还有点郁闷,但看到小浣熊的形象后又觉得确实可爱,这才欣然接受。自此以后,李学凌也和小浣熊密不可分了。公司上市时,李学凌手捧公仔憨态可掬的形象出现在众多媒体版面之上。现在,有人想要小浣熊公仔还会直接开口:“给我来八个李学凌!”

中外互联网公司差异

中国互联网公司为啥酷爱动物,以至于渐成气候甚至成了动物园?这或许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

原始人类在求生过程中,往往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灾难,逐渐就形成了趋吉辟邪的本能,也开始出现图腾。图腾还寄托信仰,远古部落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比如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图腾还充当了保护神的角色,我们的老祖先就创造了如龙、凤、麒麟等吉禽瑞兽,去满足人们的祈福心理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还讲究天人合一。庄子云:“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人各有其道,但又相互对应、相互联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内经》认为人天同构:“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同在大自然的植物、动物是朋友,不被排斥,于是也出现了诸如“校花”、“校草”、“机灵得像猴子”等比喻词汇。

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更是将这种文化普及延续至今,我们每个人一出生,便根据生肖年份赋予了某种定义,包括性格的判定、命运的走势等。

中国互联网公司拿动物作为形象,也是图腾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演进,除了宣传品牌外,还是一种祈福心理,一种精神寄托,希望能赋予公司发展的美好愿景。

不过,与中国互联网公司对大小动物的集体酷爱不同,国外互联网公司却很少将动物作为公司形象,当然也有,比如Zynga的狗,Twitter的小鸟,但即便这样它们也很少将这些形象推到线下,并没有与企业形象强制绑定。

西方为什么不拿动物等同于公司?这里,不妨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学第一堂口语课,加拿大外教让每个人起一个英文名,第二天报告给她。第二天一个胖胖的爱吃肉的同学对外教说:My name is meat(肉),顿时外教灰下脸大怒:请不要亵渎英语文化!再下一堂课这位同学改了个中规中矩的名字:Robin。当然还有其他同学的名字勉强通过,如Rainbow,Blue等。

后来,外教老师解释说,人名就是人名,动物就是动物,不能把两者混淆。而在公司层面亦是如此。西方人的名字是专有名词,很难将他们的名字跟自然界的动植物联系起来。这在中国却时常出现,如名字中带有“虎”、“龙”、“凤”等字。

此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动物又常常褒贬义并存,猪可以是愚蠢的,也可以是可爱的。而在西方,某些动物的寓意与中国完全相反,如龙是凶残邪恶的象征,孔雀代表骄傲虚荣。动物有时还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图腾,不能滥用,如美国国徽上的白头海雕,澳大利亚国徽上的袋鼠和鸸鹋。所以,在欧美,将动物作为公司形象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但不管怎样,中国互联网成为动物园不是坏事,动物园里的动物们可以其乐融融,也可以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在这里也适用。表面上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其实也在参与并影响着这个动物生态系统。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