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移动互联网 >

谁更代表互联网的大趋势:WEB,还是P2P?

来源:互联网周刊 作者:姜奇平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4-07 11:36 
核心提示:《WEB已死,互联网永生》的技术判断存在逻辑与事实上矛盾,WEB已死的技术判断,并不能必然地导出他们想得出的商业判断。封闭的商业将占胜开放的技术的判断是不成立的。为此,我们要还原事实真相。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如果没有WEB,我们的世界会发生怎

《WEB已死,互联网永生》的技术判断存在逻辑与事实上矛盾,WEB已死的技术判断,并不能必然地导出他们想得出的商业判断。“封闭的商业将占胜开放的技术”的判断是不成立的。为此,我们要还原事实真相。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如果没有WEB,我们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没有WEB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这个问题显然是由《连线》那篇引起争议的文章《WEB已死,互联网永生》而引起。WEB与P2P作为互联网内部两种不同计算模式,说WEB已死,如同说P2P将成为主角。

我认为未来的互联网世界,是平台集中计算与终端分散计算相结合的世界;映射到商业上,是平台开放与增值服务收费结合的世界;经济上,是大规模协同与个性化制造有机结合的世界。

1、问题的语境

不太精确地说,WEB更多代表集中,P2P更多代表分散。说没有WEB的世界,相当于说没有集中的世界,它与说没有分散的世界一样,都是不可想象的。

《WEB已死,互联网永生》带有《连线》杂志一贯的夸张风格。要客观评估这一命题,首先需要把这个问题的媒体语境与科学语境区分来看,理解问题的背景。

从媒体想夸张的那个方面来说,WEB已死这个命题,实际想向大家加重渲染的,是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此消彼涨的趋势。但文章说WEB已死,用的是不精确的媒体语言,如果想精确理解,至少要辨析以下几种相互矛盾的含义:

首先,文章想强调的也许是,桌面互联网主要依靠WEB模式,而移动互联网更多依靠P2P模式。现在人们上网越来越通过手机等终端,而通过电脑浏览器的份额越来越少。从这个意义上说,WEB已死,等于说,手机已长大,代替PC主导互联网。

另一个有可能想强调的方面是:WEB重在服务器模式,而P2P重在端对端模式。说WEB已死,可能在比喻在移动互联网内部,象WAP这样依赖服务器的模式会走下坡路,而采用P2P这样终端计算的模式会占上风。但疑问在于,从文章提供的统计图来看,P2P与WEB一样,处在下降的趋势中。真正增长的是视频。虽然现在有近于P2P模式的社会化视频一说,但文章并没有将其列入P2P之中。要说的话,更符合这一论断的是Java这种本地计算方式。而且JAVA与P2P的结合确实是一种趋势。但文章是否支持Java值得怀疑。

第三个有可能强调的,是与第二种可能相反的方面:P2P作为一种私有的计算方式,与WEB这种开放的方式比,文章认为私有的服务会代替开放的服务,成为互联网趋势。他说“我们正在逐渐抛弃开放而自由Web,寻找更加简单、时髦、用起来更舒服的服务”。这与安德森一贯的思想,特别是《免费》的思想是矛盾的。但文章至少在《WEB已死,互联网永生》中言之凿凿,夸的是Ipad这种半封闭模式。这是一种与Java相反的潮流。

在“抛弃开放而自由”上,《互联网周刊》与《连线》当时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完全相反,并多次发文批驳当时的美国主流意见。现在看来,我们更有远见。我们不会因为受苹果公司短期业绩影响,而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摇摆不定。更要命的是,文章这种立论有个内在矛盾。P2P固然有私有计算的倾向,但它的主要应用如SKYPE、BT、音乐分享、PPTV等都是开放的。这与苹果的构件化,虽都注重终端计算,但却是两回事。而且苹果的收费模式(比如通过iTunes),不是很WEB吗?

这样看来,文章的“WEB已死”,除了表明网站在互联网领域的比重在下降这一简单事实外,背后的技术逻辑多少有些模糊。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WEB已死”不等于WEB不存在,它只是比喻WEB不再是第一位的,从统计图上看,它仍在大量存在。如果WEB真到的“不存在”的程度,估计连它的对头——手机也不存在了。因为那时人类将进入以视网膜为显示器的人体碳计算和通信相融合的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