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科技赋能浪潮下:如何避免沦为一出技术乌托邦闹剧?(2)

来源:刘志刚 作者:刘志刚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7-04-18 11:39 
核心提示:另外,在技术领域基本很难出现A把B挤死,B把C挤死,或A+B把C挤死的情况。2B提供技术服务,是不可能像2C领域那样一家独大的,因为即使具备同样技术能力的公司,由于各自选择不同、产品不同、能力不同,最后的商业成

另外,在技术领域基本很难出现A把B挤死,B把C挤死,或A+B把C挤死的情况。2B提供技术服务,是不可能像2C领域那样一家独大的,因为即使具备同样技术能力的公司,由于各自选择不同、产品不同、能力不同,最后的商业成就差别也会很大,竞争相对小得多,更有助于绕开巨头,避免直接竞争。比如一家做AI的企业,尽管BAT等巨头也在做,但是只要方向不同,专注于的商业场景不同,小公司照样能活,比如语音识别领域的科大讯飞等。更何况AI领域是一块处女地,巨头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照样能有生存的可能性。

营销需要。任何一个领域的火爆,都是行业趋势与从业者共同的结果,当然也离不开营销的需要。技术创业火爆,市面上报道也就多了,投资人关注,媒体关注,自然给大众一个行业火爆的认知。技术尤其是深科技,总是小众领域,但是技术上的小众并不代表营销上的小众,在营销的包裹下,不少非技术公司为了不掉队,为了品牌形象,也是在积极宣传,尽管这是一部分的部分浮躁因素,但客观上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业的火爆。

以技术为圆点:从商业需求出发倒逼技术创新

上文中,我们从几个角度阐述了,技术浪潮来临的几个缘由。具体在商业行为中,技术赋能又分为了两个主要姿势:以技术为圆点,以商业模式为圆点。

我们先分析下以技术为圆点的模式,该类公司主要是以技术创业,比如现在崛起的VR公司、AI公司等。

不得不承认,这波创业浪潮的创业者们的专业技能、学历素质较之前几波创业浪潮的从业者更为优质,但是却面临着两点致命危机:一方面是唯技术论,但技术却并没有做好,另一方面,唯技术论后导致商业应用场景的缺位。

我们以最热的黑科技,VR以及AI行业来看,目前VR行业一直都没有做出用户体验良好的VR设备。AI存在的问题归根基地为两类:一种是商业需求高于技术转化周期,也就是早产儿太多,技术还未成熟就出来圈钱。另一种是技术转化难易商业化,唯技术轮,找不到落地场景。

我们先来看商业需求早于技术转化周期的早产儿。

尽管AI,相对来讲技术门槛较高,但是目前来讲,市场急于赚快钱,AI项目的早产儿过多。我们以最常见的聊天机器人为例,在目前阶段,聊天机器人可以信息提供和信息收集工作,免于一些重复的工作,但是这可能只占整个服务流程的10%,甚至5%,剩下的核心的用户体验不是聊天机器人可以控制的。

不止在聊天机器人领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此前一直被吹捧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今年在时速低于2英里的情况下竟然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按责任划分当属谷歌。AI概念的火爆,不少公司都在引入AI这一概念,以此来包装自己的产品,这就导致了市面上不少的伪AI产品,商业需求远远高于AI技术转化周期。(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