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下正需要有厚度的技术服务商
本文原标题:《与迅雷程浩辩 AI下正需要有厚度的技术服务商》
三月中旬程浩程总发过一篇很体现自己思考结果的文章《人工智能只做技术服务商死路一条!》,这篇文章中很多结论正好与我的思考结果相反,所以我也把自己的观点和逻辑写下来并立此存照,过个五年八年再看谁的判断更加正确。
PC与手机时代的技术服务商是否是死路一条?
抛开人工智能不论,PC和手机时代的过程和结果证明的正好是相反的观点:技术服务商可以活的很好。PC时代典型的技术服务商是Intel以及前阵常说的“去IOE”里的IBM,Oracle,EMC;手机时代则是ARM与高通。不管小米或那家手机厂商是否做芯片,以及自己的芯片是否成功,ARM的授权和高通的专利是根本不可能绕过去的,显然的这种技术服务商的商业模式要比绝大多数做终端产品的公司牢固的多。
如果觉得这种顶级技术服务商没有代表性,并进一步往下挖掘,你就会很惊讶的发现还有那么多中级的技术服务商也树立了牢固的商业模式。器件上国内比较典型的有歌尔声学(市值500亿RMB+),之前其核心业务是为iPhone供应麦克风,算法上国外比较典型的则有杜比(市值$53亿),偏软硬融合的还有Cirrus Logic(市值$40亿)。如果查上市公司列表,这类公司还有很多,但确实大部分这类公司都不是中国公司。这很可能与国内公司参与分工链条比较晚有关系,在联想参与到IT链条那个时间点确实做PC产品是更容易的,挑战芯片、内存等确实难度更大。国内的企业里面比较特别的是华为,华为选的点其实正是互联网上的技术服务商,显然也并没有死路一条。(路由器、交换机等上面很核心的部分也正是算法,所以才可能有SDx。)
总结来看在过去三十年里在PC、手机乃至互联网上技术服务商只有死路一条这一结论并不成立。合适的结论是一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累积到某个高度后技术服务商就会坐收一个时代的利润,后来者根本没法在同时代进行超越(想想Intel、IOE、ARM、高通、华为)。因为这时候这种技术公司已经树立起了技术优势(经过验证的成熟技术)、品牌优势(没人愿意从头试错)和市场优势(ARM等背后会有巨大的生态做支持,近似于行业标准)。
如果扩展一点,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产业初期认为做技术服务商没价值这种认知其实是非常有害的:我们曾经拥有无数家电脑企业,显然的这些电脑企业现在都死掉了,而同属于那个时代的希捷(做硬盘的,市值$139.9亿)至少还活着。显然的在技术服务商只有死路一条的思路下,大家只会去做电脑而不会去做硬盘。
我们确实不能说AI时代会完全重演此前的分工格局,但有意思的事情是已经被证明的比较成功的,纯粹的属于AI时代的两家企业都是技术提供商:英伟达与Mobileye。
所以我们至少可以讲:人工智能只做技术服务商死路一条这观点不符合过去和部分已经发生的属于AI的商业现实。
AI时代是否从免费开始?
认为做技术服务商是死路一条里非常核心的一个支撑就是: 很多基础技术服务都是大公司的赛道,都会免费。这点局部正确,但把它放大成一个普适规则就会有问题。真认真思考这问题事实上需要探求互联网免费模式的边界。(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