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打车软件时代 惯出来的市场(2)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穆媛媛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4-03-12 09:42 
核心提示:好消息是,认为应该下调打车补贴和持无所谓态度的用户分别占到36.6%和30.9%,总计达到67.5%。证明市场主体并未被补贴下调所击溃,前段时间的烧钱大战,对市场的形成和用户的消费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事实上

好消息是,认为“应该下调打车补贴”和持“无所谓”态度的用户分别占到36.6%和30.9%,总计达到67.5%。证明市场主体并未被补贴下调所击溃,前段时间的烧钱大战,对市场的形成和用户的消费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事实上,以北京为例,在补贴高峰时期,中关村、CBD、东单西单等高需求地段,回到了2013年上半年出租车调价之前“一车难求”的局面。

当然,极度繁荣的市场也衍生了各种问题:本文开头所提到“出租车抢单之后姗姗来迟”的情况,与司机非空车时段抢车有很大的关系,即司机在未将上一位乘客送达目的地的时候,通过打车软件抢单,送完乘客后再去接单;打车软件应用广泛,老人等弱势群体打不到车的情况也引起了讨论——补贴下降虽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

补贴红利渐弱,市场培育完成,下一个问题是:打车补贴会不会完全取消?嘀嘀、快的等打车软件公司并未回应此话题,但综合分析来看,补贴还将存在,但最终必将取消。

打车软件的使用需求集中在两个方面:便利和实惠。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出租车市场来看,打车软件出现之前,通过传统方式(路边招手,电话叫车)打不到车的矛盾并不尖锐,打车难问题最突出的北京,在上调出租车价格之后也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司机不再拒载),这也是补贴之前打车软件并未爆发式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从打车软件的模式来看,没有商业化时间表,即没有成熟的赚钱方式,为两大公司输血的腾讯和阿里巴巴,烧钱也并非为了普及打车软件,造福于民,而是通过打车软件,打通更有价值的移动支付的市场。

根据新浪科技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取消补贴,将有48.7%的用户弃用打车软件;30.1%的用户选择继续使用,21.2%的用户表示“无所谓”。这表示,若没有补贴,将有一半,甚至过半用户放弃打车软件。

有业内人士分析,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烧钱战已陷入胶着状态,双方均骑虎难下,因为一方先停止补贴,或许就意味着市场前期投入白费。“快的下调补贴是在计划之内的,因为阿里觉得在手机支付这块,第一阶段市场推广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阿里不再给快的钱,快的也就没法继续优惠了。”艾媒咨询CEO张毅如是表示。

然而,对于阿里和腾讯两大金主来说,投资打车软件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移动支付的普及已经基本完成: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支付打车费,那在餐厅等应用场景中使用微信支付的门槛将大大降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业模式并不成熟的打车软件未来是否继续进行烧钱大战,意义已经不大,只是在短时期内,他们还将肩负重任。

口口声声喊着“不差钱”和“不着急盈利”的打车软件,将如何面对补贴返现结束后的生存窘境?对此,有专家建议,未来向出租车司机收取管理费,通过广告形式导流或增值,也可以成为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

显然,当打车软件粗暴式的竞争即将接近尾声时,如何实现自我造血才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