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软件 >

解析:微信支付之外 腾讯多元的支付能力

来源:虎嗅网 作者:贞元 责任编辑:韩杰 发表时间:2013-12-09 09:39 
核心提示:也许以后你在腾讯移动产品的很多交易中都会看到多种支付选择,并不仅仅是微信支付。或者以后微信支付也会更加开放,不仅支持你绑定银行卡,还可以绑定手机使用话费支付,或者绑定QQ账号使用Q币/Q点支付等。


 

自微信5.0推出微信支付以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之间的争斗就不断处于媒体炒作的中心。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微信支付以其良好的用户体验和6亿微信用户的支撑,被各种看好,与此同时支付宝则被认为面临巨大挑战。

不管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都只是一项工具型应用,服务的是腾讯和阿里的内部生态,承担的也是完善交易闭环的功能,因为有了腾讯和阿里赋予的丰富交易场景才有了自身的意义,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二者并不是支付层面上的竞争,而是其背后腾讯和阿里商业逻辑以及生态体系的冲突。

微信支付的挑战

原则上来说裹挟6亿用户,微信有提供任何交易场景的可能性。但是在由沟通向其他属性的拓展过程中,微信还并非人们的刚需。微信支付是伴随微信的交易场景而生的,其成败的关键也在于微信能否成功地由社交属性向其他属性迁移,例如游戏、购物以及本地生活等。

其次,目前微信使用的人群相对高端,而互联网的铁律是“得屌丝者得天下”,微信的其他属性对于广大的小白用户还存在较大的使用障碍,很显然微信的大规模商业化还必须依靠这些人群。我承认微信的巨大潜力,但并不敢盲目乐观,仿佛一夜之间就可以狂扫一切,用户习惯培养和教育的路程一定是漫长而曲折的。而且在这种一个过程中,不但支付宝不会无所作为,其他的竞争对手百度、京东、银行、运营商等也不会无所作为。

另外,支付和电商一样都是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自身的技术架构、产品体验以及安全系统,还涉及到银行、商家等合作伙伴的开拓以及对接,非常考验团队的商务运作能力。得益于阿里巴巴强大的电商生态系统和十年来的积累,支付宝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是微信支付或者财付通短期内可以超越的。

我们以快捷支付来看,支付宝的网站显示约有119家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银行支持支付宝的快捷支付,而财付通的这一数字只有52家,微信支付支持的银行卡数目则更少。数字差距的背后反映的是商务能力的差距,对于财付通来说也意味着大量的工作需要迎头赶上。

需要注意的是,腾讯提供的是一整套支付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在淘宝或者天猫上购物,只有一种第三方支付方式可以选择,那就是支付宝。而腾讯,也许是因为上面陈述的原因,虽然拥有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的支付工具财付通,但是从PC端开始腾讯就没有准备用财付通死磕支付宝,而是提供了一整套的支付解决方案,其中甚至有支付宝的身影——今天我们看到拍拍网、QQ网购、易迅网都支持支付宝。

在移动端,腾讯的支付战略很可能会延续PC端的方式,至少在短期内一定是这样,一方面自身的商务运作能力有待提升,一方面交易场景和合作伙伴也有待教育和培养。

事实上今年9月底腾讯已经低调推出了面向移动支付的工具包米大师(Midas),集合了微信支付、Q点、财付通、银行卡、手机充值卡等多种渠道,并支持国际渠道如GoogleWallet、IAP等,因此海内外应用也可以接入。不过目前这款组件还只是支持微信、手机QQ、手机Qzone等平台上的手游。值得注意的是Q币/Q点支付一直是腾讯体系内使用的支付方式,这次开放给移动端的游戏开发者也显示腾讯在移动支付领域发力的决心和魄力。我猜想未来这一工具可能会形成腾讯移动端的整体支付解决方案,从而面向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适配不同的交易场景。也许以后你在腾讯移动产品的很多交易中都会看到多种支付选择,并不仅仅是微信支付。或者以后微信支付也会更加开放,不仅支持你绑定银行卡,还可以绑定手机使用话费支付,或者绑定QQ账号使用Q币/Q点支付等。

支付宝目前主要还是服务于电商业务,因为这是阿里巴巴的主业。但是从公司整体来看,腾讯覆盖的业务范围要比阿里丰富很多,除了电子商务,腾讯的收入重头还有游戏、QQ会员增值服务等,因此腾讯的支付能力覆盖了更多元化的交易场景。因此,单就支付能力而论,也不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之间的争夺,而是腾讯以一套解决方案来和支付宝之间的竞争。

腾讯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很好地支撑了PC端QQ、Qzone以及游戏等平台的发展,而且不乏创新。我相信这些支付能力不仅会在PC端上继续发挥作用,预计也将会逐步应用在移动端上。下面我们就腾讯目前采用的支付手段和应用场景进行粗略解读。(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