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工信 > 电子商务 >

手机“荷包”能稳当吗?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李光焱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4-09-24 10:11 
核心提示:过去三年,相比Paypal,刷手机的谷歌钱包表现并不抢眼。“消费者还没有接受‘刷手机’进行结算的方式。但苹果有硬件优势和运营商支持,可以成为移动支付的主导者。”分析人士张正昊认为,谷歌钱包推出三年,为手机支付做足了市场教育工作,Apple Pay正可借势

Apple Pay采用NFC+指纹识别

如果将来你看见有人手腕上戴着Apple Watch,靠近POS机感应器就能付钱结账走人,不要惊讶。因为,在iPhone 6发布之时,苹果更首次曝光了自己的移动支付野心,推出了新业务Apple Pay。不错,谷歌有Google Wallet,微信、支付宝等有扫码支付、“刷卡”等业务,但似乎都不如苹果的号召力和示范效应大。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NFC(近场通信技术)和Touch ID的指纹安全设置,实现了系统级的移动支付安全,并于线下商店形成了交易闭环。Apple Pay出炉,更意味着在移动支付标准上,NFC再下一城。不久的将来,出门大三件——手机、钱包、钥匙,很可能被手机“一统江湖”。
  
Apple Pay借谷歌“上位”

“苹果推出新品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是,能够引领一种生活方式。”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评价Apple Pay时如是称。的确,苹果在推出Apple Pay时,曾自豪地宣称目前在美国已经有2.2万家零售店和餐厅支持该支付平台,因此可以大规模应用。但实际上,苹果并非先行者,谷歌早在2011年推出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应用时就已经与麦当劳、沃尔格林和斯台普斯达成了合作,而此前还有大量的连锁店支持万事达的PayPass卡。因此,当下美国有大量商店早就接受这种非接触式的支付方式了。

但遗憾的是,过去三年,相比Paypal,刷手机的谷歌钱包表现并不抢眼。“消费者还没有接受‘刷手机’进行结算的方式。但苹果有硬件优势和运营商支持,可以成为移动支付的主导者。”分析人士张正昊认为,谷歌钱包推出三年,为手机支付做足了市场教育工作,Apple Pay正可以借势上位。

其实,Apple Pay比Google Wallet更“聪明”:既支持线上支付,也支持NFC近场支付。线上支付可以实现“一键完成”,不再需要输入信用卡信息和地址等,通过Touch ID,用户可以凭指纹来轻松确认支付。而NFC近场支付,也无需密码等任何信息,只要将具备NFC功能的手机或智能可穿戴设备靠近POS机(具备近场支付功能)即可。

标准之争 NFC略微领先

“Apple Pay手机支付要进入中国,首先必须和中国银联合作,而iPhone 6手机进入中国,必须和三大运营商任意一家或多家签约合作,这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采访中,省内一家运营商人士称,手机支付其实运营商和OTT服务商都有过诸多尝试,但技术标准以及政策管束是两道迈不过去的坎。

据了解,工信部近期公布《2014年第三季度通信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征求意见稿)》中,将2.4GHz手机支付技术相关标准列入其中,令手机支付标准之争再起。记者了解到,2.4GHz手机支付技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得到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的支持。三家均分别制订了各自的2.4GHz手机支付企业标准,也在广州、深圳的零售店、公交、地铁等处开展了实际应用。但基于13.56MHz的近场通信技术(NFC)属于国际主流技术,应用广泛且相对成熟。(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