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借问京东,剑指阿里
根据10日所做公告,作为投资代价,腾讯数码、腾讯电商、易迅物流、腾讯广州都将出售不再是腾讯附属公司,并入京东。
腾讯的三大短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进行自我修复:离不开QQ,超级APP微信的崛起让腾讯看清了后路;玩不转手机,它在移动端的布局、包括尝试与小米的合作成效已初见端倪;只剩最后一环,做不好电商,它问起了京东。
这样的背景下,腾讯入股京东、易迅并入京东之事跃然纸上,尔后自然铺陈,直到与移动电商另一端的阿里系剑拔弩张。即将正式公布的此次合作让我们确信腾讯的赌点:它不过是掉转战壕,旁边的伙伴是以供应链为基准、一度灰头土脸的京东兄弟。
这里的理解是,正是腾讯与京东快要达成的资本游戏,让移动电商端的对立局面、也是一个值得参详的市场议题终于形成:我们对移动电商的最大疑问,是以京东为代表的供应链整合模式,还是阿里系的用户整合模式更易胜出;或者说,眼见移动电商时代可能发生的变革,重新回到博弈局面的电商诸雄们,会重新创造多大的价值?
同为短板,腾讯问京东
久不战,并不意味着京东落寞。明知移动电商是京东最为现实和隐喻的发展短板之一,年前游学归国的刘强东,也将2014年明确为京东在移动电商布局的关键一年。一定意义上讲,这源于京东的盲目与底气:其对在线零售业的整体判断,是建立在以价值链和规模化为存活前提;时过境迁,刘强东对于移动电商市场的审视,更让这作为京东在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竞争力。
记得2014年伊始,长江商学院曾发布《2013年中国在线零售业报告》指出,京东的价值链整合模式较之阿里巴巴(淘宝)的开放平台模式,京东的市场与品牌空间在未来将更显优势。抛开《报告》中大量枯燥的学术性解读,可以做如下理解:
“先规模后效率”、“1VS1(企业VS用户)”的价值链模式,是京东赖以存活、未来对抗其它零售模式的依据。换言之,在移动电商时代,京东的最大短板,即是对抗阿里系最为坚持的“先效率后规模”、“1VS多(用户VS用户)”,带来的用户数量级的几何式倍增。
过去数年间,腾讯手握互联网业务内最为集中的用户基数,让腾讯的业务版图几乎无往不利。轻车熟路的腾讯,同样瞄着“用户基数”去打,结果受制于时间性和市场操作能力的落后于人,腾讯整体电商业务在“先效率后规模”的发展模板前,实难产生“效率”,也最终造成电商二字,一度是腾讯的短板与马化腾的心病。
也许是刘强东与马化腾同样认为“电商夜未眠”,各自坚持,等到了移动互联网这个自我修复的机会。很明显,坚持是不够的,还需要运气颇佳。
移动电商四个字的微妙之处,让他们看到了这个“运气”:腾讯在如今移动互联网整体业务上的领先地位,能够给京东带来全新的交互方式、与最大的用户基数保证;京东在以O2O作为开篇的移动电商征程,也为腾讯在搭建物流、规模、渠道上的急速补充,恰恰可能验证“先规模后效率”,对整个移动电商发展路径的准确之处。
移动电商与马云的隐忧
眼见腾讯借微信的超级APP之力,马云如今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捍卫阿里集团的后花园。
为什么?移动互联网正在重塑用户格局,这带来的效率转变,最终伤及的是淘宝的效率、天猫的规模。进一步讲,如果腾讯仅仅在微信上布局电商业务,能有多大能耐,想必马云不会有多大兴趣。但若当腾讯联姻京东之后,二者在用户端与规模端同时下手,加之移动端即将被激活的O2O效应,让阿里巴巴并不紧握在手中的企业(品牌)群落、渠道、物流端进一步被颠覆,几乎会让整个阿里集团跌入“堪堪废命”的最大风险。
平心而论,即使腾讯和京东可能没这么大能力,也不可否认一个事实,即移动电商时代阿里正在被结构性打散——这恰是移动互联网给如今的马云带来的最大隐忧。冷静看来,若继续保持阿里居左、腾讯居右,留下在线零售业的寂寞京东尚且安宁;但是当这份宁静被如今另辟蹊径的合并突围方式所打破,夜晚,或许又变成尖刀般破晓的黎明。(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