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可以两分天下吗?
几个月前,来往推出后不久,马云曾叫嚣要将战火烧到南极,他之所以如此激进,是因为微信5.0之后,腾讯已将将战火逐渐向西湖推进。有时候我更愿意将阿里推出来往的举动视为一种“围魏救赵”战略,也许在未来来往是可以放弃的,但移动支付——这一决定阿里未来战略的棋子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有老师说支付宝8.0像微信,确实很像,但它与微信支付却差别很大,这可能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当然,它们的本质是相似的——都是基于移动支付的服务,并且它们的目的也是一样的——成为移动支付第一工具或入口,那么它们谁能赢得未来呢?
入口:社交体系VS金融体系
从入口来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钱包差别很大,微信支付依附于微信,隐藏于导航栏的“我的银行卡”中,这样做可能是微信团队出于对用户体验的考虑,而这一点也显示出了微信一贯的谨慎态度——毕竟大部分微信用户还是将微信视为移动通讯工具和社交网络,他们必然不希望这款纯粹社交工具带有太多杂乱的其他元素。
尽管这样做法不利于用户的大幅度增长(我家乡一个六线城市许多人甚至没听说过微信支付),但借助于微信庞大的用户量,微信支付用户依然飞速增长,截至13年11月20日,开通微信支付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000万,并以每日新增20万的速度递增。
微信支付依附于微信最大的利端在于其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微信的现有资源,这一点甚至为它省去了一笔不小的推广费用,从这点来看,微信当年借助qq的庞大体系积累用户的一幕似乎又要重现。而此举的弊端则在于过度的依附不利于微信支付建立自己的品牌,如果未来微信支付的面越来越广,比如涉及金融理财、生活等等,你还觉得这一切应该在微信内流畅地完成吗?(顺便说下,小米3在微信上的售卖体验曾遭到了不少用户的吐槽。)并且依附于微信的微信支付对于一向谨小慎微的微信团队来说,并不利于其在未来支付战略中的快速灵活决策。
相比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为一个独立的APP,已先于微信支付存在已久,在2013年支付宝改名为支付宝钱包并整合余额宝后,它开始快速进击,这一点从支付宝在线下的大覆盖率广告便可略窥一二。支付宝相对于微信支付优势有两点,一是其多年来积累的品牌效应,这一点已无需多说;二是其与余额宝的整合——即所谓“会赚钱的钱包”。这两点微信支付暂难以望其项背,尤其是后者,截止2013年11月,余额宝规模已破1000亿元,用户数近3000万,可以想象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大批余额宝用户将转向移动端。
从入口来看,微信支付与余额宝各有优势,微信借助于其社交体系,而余额宝则借助于其金融体系。个人认为,对于移动支付工具来说,社交体系虽然可以导流,但这个体系并没有那么重要,给朋友交个话费、打个钱,朋友之间AA吃个饭(话说有几个人用过微信的AA付款)并不足以形成社交,移动支付本质上是工具和服务,而不是社交,因此支付宝还是存在优势的。
服务平台:支付宝大步追赶
移动支付工具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公众服务,也就是说它们需要成为优质的服务平台。
支付宝在PC时代便已有线上缴纳水电费、燃气费,线上挂号等服务,现今它将这些服务以及形成的口碑效应复制到移动端是理所当然的,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远远不够,因此除此之外, 8.0的支付宝有逐步让公众服务成为平台的趋势,这一点当然取经自微信。但问题在于,相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成熟,支付宝的公众服务还处在初级阶段,如何使用户在公众服务平台上获得好的支付和服务体验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比如支付宝上的12306服务,可以查询余票,但购买还是需要下载12306客户端,如果从查询到购买可以在支付宝上一站式完成,体验会更好。
在服务平台方面,按理说拥有几百万公众账号的微信是拥有巨大优势的,但是在微信支付页面,你却找不到像支付宝那样的入口,微信团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考虑,但时间已经有点紧迫了。微信就像是那只大幅领先乌龟而想睡一觉的兔子,当然阻碍它直接奔向终点的不是轻敌,而可能是更多的顾虑。(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