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电子商务,运营商如何实现基因之变?
在各大运营商2013年的营销服务和业务发展中,“电子商务”频现身影,但运营商对电子商务绝非是刚刚试水。自2000年,各大运营商网厅建设、移动梦网、互联星空、商务领航等产品的层出不穷,都可看成是运营商向电子商务频频招手之举。2012年的“双十一”这个由电商创造的销售盛宴中,也不乏电信运营商的身影。
然而,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在基因上毕竟有着太多的不同。风风火火近十年,运营商的电子商务并没有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仔细研究电信运营商在“双十一”中的主销售品仍多为合约手机、无线上网卡、充值卡等传统业务。在看似光鲜的数字背后,运营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尴尬也初现。
尴尬一:渠道、平台还是价值链?
建议:平台派、价值链派还有想象空间,渠道派会让电子商务战略沦为降低运营成本的工具,需要尽快解决平台的定位问题。
各大运营商的经营布局反映了其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从目前各大运营商的市场运营策略和行为来看,其对电子商务的定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渠道、平台和价值链。
渠道定位是运营商把电子商务视为自有业务的线下渠道的线上扩展和一种更低成本的业务销售方式。因此无论运营商电子渠道是自建还是合作,都是为了解决如何扩大自身销售规模的问题。其中不同运营商的定位稍有不同。例如,中国移动就以自主建设电子渠道策略为主。比方说地方公司的网站已经面向客户呈现了统一的两店四区风格(号码旗舰店、手机旗舰店,产品区、充值区、优惠区、服务区)。而中国电信则由于社会实体渠道相比中国移动实力稍弱,主要实施合作策略,与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如淘宝、京东开展战略合作。
平台定位则把电子商务视为合作开放的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物流、支付、服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以摆脱对互联网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的依赖。尽管中国联通在2010~2012年阶段性战略目标的描述中仍然以“新型电子渠道建设”为目标,但随后其电子商务部的成立、电子渠道的逐步开放,或许可以视为一种平台策略的雏形。中国电信各省级公司早在2005年就与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推出地方的电子商务平台,例如武汉电信和8848的合作、广东电信与思科的合作。但是这种合作多在省级公司层面,在集团全网统一运营方面并没有形成合力,也导致了后来在市场上对电信产品定位不清、企业认同度不清等问题。中国移动旗下的设计院、江苏公司、广东公司、终端公司以及电商基地等也都开始了电子商务的布局,甚至酝酿成立集团层面的电子商务公司。
价值链定位则是从整个ICT产业的价值链条出发,运营商作为价值链中的一环进行电子商务的尝试。如果说渠道定位是尝试电子商务B2C的环节,平台定位是B2B、B2C的混合尝试,那么价值链定位则是运营商对垂直电商的又一次尝试。2009年中国移动率先依托自身集中采购与信息化系统优势,按照“一个门户、两个平台”(即供应商门户、B2B互联交易平台、电子采购平台)的架构,集中建设了先进的B2B电子商务系统,面向企业级客户推出B2B电子商务服务。中国移动在全集团建设了统一的“一套流程、两级管理”的集中采购管理体制,还在浙江义乌和江西景德镇建立了集中采购基地,与超过300家合作伙伴实现B2B互联。
三大运营商已经在B2C、B2B领域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但本身就复杂的产品加之交叉的客户群,运营商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电商平台的定位问题,运营商应用电子商务究竟要达到如何的产业定位,如何实现价值链上的增值,现在都还是混沌状态。如果说平台派或者价值链派对于电信运营商的电子商务之路还有想象空间的话,那渠道派则实在令人担忧。因为如果把电子渠道看作线下渠道的补充或者替代,所谓电子商务就有可能沦为电信运营商价格战的线上渠道或者降低运营成本的一种工具。
尴尬二:地域经营模式怎么适应共享互联精神?
建议:大部分的增值业务本地化属性越来越弱,可考虑提供全程全网的通信服务和体验。
虽然在理论界对电子商务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是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观点已是共识。随着互联网与商业进一步渗透,商业进一步互联网化,“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电子商务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继承了互联网降低信息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精神衣钵,使人类进入了“直接”经济时代。在此基础上,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者由于选择范围的显著扩大,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方便地进行货比三家,找到理想的供应商。因此,消费者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者可直接参与生产和商业流通,向商家主动表达自己对某种产品的欲望,定制化生产将变得越来越普遍。从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理智。
然而,运营商的运营模式仍是基于传统通信网络、非常明显的本地网经营模式。消费者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转换必须以本地的号码加之本地的套餐才能获得更加经济的服务。这种经营模式实际上还是以语音产品或者说还是以网络建设为主导思想的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随着电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按照电子商务的商业逻辑,手机号码就像是消费者的另一个身份证,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跨省选择更加经济便利的通信服务。号码资源和套餐产品完全可以松绑,真正做到全网的运营,然而我们现在很难看到在一个本地网销售另一个本地网的电信产品。因此就不难理解微信为何如此严重地冲击着传统运营商的市场,运营商为何难以摆脱被管道化的命运。
实际上仔细研究一下目前运营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除了固话和宽带的接入需要本地化之外,大部分的增值业务本地化属性越来越弱。那么为什么不能在提升全网质量的同时,提供全程全网的通信服务和体验?(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