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封杀令背后:阿里与腾讯的“社交电商”博弈(2)
众所周知,电商一直是腾讯的心头痛,空有用户有流量说明不了什么,腾讯不放过任何在电商方面大展拳脚的机会。这次在微信公众平台的热潮给了腾讯可乘之机。用微信公众平台做SNS社交化电商也极具优势,一来贴近用户交互便利,二来个性化全方位服务体验,再依托朋友圈庞大口碑推动,加之即将开放的微信支付通道,一条封闭的电商生态圈组合而成了。如果缺的话就差一些有品牌基因的电商了吧,而以互联网逻辑发展上位的淘品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里都是肥沃的土壤。
司马昭之心,阿里岂能看不穿?
阿里焦虑之下的社交化电商破局
阿里虽然是做商务的,但还是依托于互联网。前不久淘品牌被质疑遭到传统品牌的冲击,甚至有人预言淘品牌未来5-10年内会消失。话虽严苛但不无道理,淘宝上本没有品牌,有些商品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品牌。称这些因销量巨大,在淘宝网上长期视觉垄断的商品为淘品牌总是会带有一丝心虚。研究淘品牌的诞生史就会发现,它们大多是靠做直通车广告抢眼球,做爆款抢搜索入口,做促销活动,抢占流量等多种硬性推广夺来市场的,所以它只能算是一种比较之下的品牌,并非传统意义上由内心驱动的品牌。对它们而言,薄利多销是一条必杀技,除此之外一切建立在感官、体验、收藏、回头率等基础上的协议都是脆弱的。品牌溢价能力,对单一市场的垄断能力,在消费者内心的文化认同感等都比较薄弱。
所以有人质疑“韩都衣舍”等遇到了天花板不无道理。这些淘品牌对淘宝平台流量的依赖性束缚住了它们的手脚。焦点图、直通车等天价广告位,单品利润的不断压榨,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消费习惯等,让它们有迫切开辟新销路的欲望——特别是在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刺激之下。寄托于淘宝平台吧,淘宝天生在社交领域是软柿子。尽管入股了新浪微博,但目前的新浪微博也是个问题青年,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原本淘宝对淘品牌前往微信做平台的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有一天发现,大大小小的淘宝店面挂满了微信二维码,来自其他社交平台的流量份额的加大等,让淘宝一下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淘宝必须要探索一条全新的社交化电商之路。
对外与新浪微博求合体,对内紧急喝令开发微淘,无一例外都证明了阿里在社交化电商探索上的焦虑。只是焦虑状态下的阿里略显得不淡定了,所以才在与腾讯的对弈中暴露出了弱点。
且不知在接下来的发布会上,阿里和新浪能有何大动静,更不知阿里微淘能掀起多少风浪,显然阿里的社交化电商之路更急迫一些,腾讯君,快来接招吧!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