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与通信业合作广东破局 移动支付国标读秒
在移动支付市场,银行业与通信业的“将相和”首先在广东上演。
6月6日,拥有1亿手机用户的广东移动(微博)与深圳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快付通达成合作,通过在手机SIM卡中内置U盾的方式,启动双方的移动支付合作,首期实现手机用户的跨行转账、信用卡还款、话费充值等功能。
牵手并不容易。长期以来,银行业和通信业一直在竞争移动支付这一“交集”业务的主导权,双方在技术标准上也各走一路,银行业主推13.56MH,中国移动(微博)则倾向于2.4GHz方案。
“通信业的标准和银行业的标准并不矛盾。”6月7日,快付通董事长姚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标待出
快付通,全称深圳市快付通金融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尽管其曝光度不高,但却是首批于2011年5月获得央行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而其背后则是央行下属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
姚华伟表示,此前快付通的业务主要在金融业的集中代收付、金融产品交易等。为了迈向公众市场,快付通想到了拥有巨量手机用户的电信运营商。
移动支付离不开手机,而电信运营商则拥有数以亿计的手机用户规模,几乎是产业链上不可回避的一环。如果说运营商是移动支付市场的“蔺相如”,拥有资金、结算优势的银行业某种程度上就是“廉颇”。
“将相不和”,使得移动支付产业链长期以来饱受掣肘,尤其是技术路线之争让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不敢放开手脚。
在姚华伟看来,两种标准之间其实谁也无法真正取代谁,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如果放弃2.4GHz,将导致基站等一系列后台设备的替换,成本巨大,几无可能;另一方面,这种标准在资金安全上确实有让人诟病的地方,银行业坚守13.56MH首当其冲的理由正是“安全”。
美国行业调研机构Compete 的数据研究发现,在未选择移动支付的美国居民中,有64%的受访者认为移动支付不安全,这成为美国居民选择移动支付的最大障碍。这意味着在第三方支付概念深入人心的当下,安全仍然是横亘在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面前的一大障碍。
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制定中,安全的诉求最终占据了上风。“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制定很顺利,技术标准预计不久后就会正式发布。”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副行长于松柏透露。此前一天,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也在一个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表示,以13.56MH为基础的移动非接触支付国家标准正处于审批流程,有望年内出台。
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移动和快付通想到的方案是,同时满足两种标准。据姚华伟透露,由于在SIM卡中内置了符合13.56MH标准的用户电子签名证书,使得SIM卡具备了网银U盾的功能。
因此,与其他移动支付方式和远程交易方式相比,广东移动与快付通将双方合作的亮点归结为安全性。广东移动表示,该产品具有“金融级”安全交易和“电信级”数据传输的双重安全保障体系,一方面是内置在SIM卡中的U盾,另一方面也对用户手机与后台系统间传输的数据进行了加密处理,以此保证客户信息的安全性。
“早在去年策划这项合作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了未来符合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要求。”姚华伟表示。
为此,双方合作的方案甚至不惜让用户换卡。姚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换卡的成本没有想象中的高,这是因为目前中国正处于由2G向3G的转换潮,大量用户换号的过程中自然就要换卡,而单纯在SIM卡中加载用户电子签名证书的成本并不高。(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