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受挫智能电网异军突起剑指四网融合(4)
2010年7月,国家电网与中国电信在北京联合签署协议,双方在电网和通信领域开展合作,以共建电力光缆到户工程为着力点,合作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主要基础设施领域实现资源互补,开展光缆接入、宽带业务、融合业务、行业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同时,国家电网在沈阳、重庆、吉林等地开展的电力光缆到户试点工程也争取到自来水、天然气等运营商的合作。
基于电信网和互联网早已实现融合,国家电网和中国电信的合作,标志着智能电网和电信网、互联网将实现三网融合。
目前,国家电网建设电力光缆到户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建成主干通信光缆近40万公里,微波近7万公里,载波线路26万公里,卫星站32颗,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条光纤负荷低压电缆。在北京、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批电力光缆到户智能小区示范工程,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电力光缆接入互联网拨打数字电话,收看高清电视,并支持对空调、电热水器、电饭煲等智能家电的控制,实现了电、水、气三表综合应用。今年将在全国14~18个省进行推广,要求各地的新建小区全部实现光缆到户。
3月5日,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电力光缆到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项目鉴定评审。项目鉴定委员会充分肯定了“电力光缆到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认为项目取得了重要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明表示,电力光缆到户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国网信通公司将积极推进智能用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物联网融合已露端倪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国家电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祥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物联网的应用需求将变得愈来愈重要。这意味着国家电网在和中国电信、互联网融合的同时,又加入了物联网的战略意图。
国家电网开展物联网在电网领域的应用已经很早了,2001年就有一个WSN(无线传感网络)在配电网的应用重大专项。目前在类似方面的项目大概有8~10项,如高压电力检测、智能用电、智能小区、智能家居、无线抄表等方面,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和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建设。李祥珍说:“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必然产生世界上最大、最为智能、信息感知最为全面的物联网。”
除了在全国开展大批关于物联网的试点,国家电网还要完成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要求2011年底以前完成主干系统,各省要部署完毕省级的主干系统的用电信息采集,同时各省要完成整个用电采集工作。
国家电网还通过采用数字化的一系列设备来实现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并在全国开展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及辅助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及辅助管理系统的设计已经完成,同时在27个城市完成了72个充电站的建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充电网络建设。
不仅如此,国家电网还将在全国电网公司开展ERP(企业资源规划)的深化研究和应用,届时要启动一个新的五年信息网络建设,旨在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通过试点和应用,国家电网将打造电力领域的物联网:一是形成电力物联网的感知基础,以传感器网络为核心的感知基础,包括各种传感器和采集模块等;二是建立电力物联网技术支撑体系,将以信息体系为核心,建设新一代无线有线相结合的网络;三是研发面向智能电网的应用系统,形成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包括标准、测试和实验认证,为了保障电网安全,在网络隔离、网络安全方面也将采取多项措施。(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