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业务遭围追堵截 百视通老大地位难保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与世界经济形势形成对比的是,IPTV(网络电视)市场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众多运营商纷纷开始部署IPTV业务,以东南亚地区为例,在2008年第四季度,该地区IPTV业务增长率为10.28%,到2009年第一季度已猛增至91.28%。
在国内,国务院于2009年4月公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支持IPTV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相关机构预计,2014年底全球享受IPTV业务的家庭将达到7000万户。
实际上,在如今国内IPTV用户数量屡攀新高之前,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SMG)旗下的新媒体企业百视通就早已在2008年的时候实现了盈利。2005年,百视通的IPTV业务首先在上海浦东等地区进行试点。IT商业新闻网记者了解到,百视通与电信曾推出“宽带 IPTV”套餐,以优惠价格与宽带绑定推广,用户每月看IPTV8次以上即可免费,此举意在扩大影响。
IPTV业务遭围追堵截 百视通老大地位难保
到2010年年底时,国内的IPTV用户规模约为800万,而百视通依靠与中国电信的合作,其用户规模超过600万。而百视通更在今年1月借壳广电信息登陆资本市场,股价受到追捧。
广电行业专家吴纯勇对记者表示,百视通的业务模式,可得到资本市场的助力,培养出大的三网融合业务和内容平台。
然而,百视通其实并非像外界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
IPTV由于其业务的交叉性,其管制政策一直都是电信和广电两部门间博弈的焦点。一边是国家推进,一边是部门封杀,广电和电信两大部门可谓暗战频频。表面来看是因部门私欲引发的产业博弈,带来的是三网融合进程的停滞,但更深层次则是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管部门来协调两大部委,导致产业新政的推动乏力,从而带来了政府公信力的急剧下降。
通信专家侯自强对记者说,在三网融合中,广电分离一部分业务实现市场化运作是个重要任务,但在“网台分离”回到“台网联动”这个问题上,广电一直没有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百视通无播控平台就登陆资本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IT商业新闻网记者了解,之前百视通IPTV业务采取广电和电信合作的运营模式,其中广电系统负责运营牌照、内容和设备,电信系统负责网络建设和维护,至于在计费和用户管理方面,则是双方共同拓展。
电信在与播控权失之交臂后,将IPTV业务与宽带业务捆绑,实际上掌握了IPTV业务发展的节奏。据《网络视听业务合作协议》中规定,从今年开始百视通传媒的分成收益以百视通技术和百视通传媒共同从全国所有电信运营商处取得的IPTV业务基本包收视费分成收入的1%计算。由此看来,与电信运营商相比,百视通在IPTV业务方面所能获得的收益有限,并且其收取的费用要由电信运营商结算后划拨,收入的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中,要时刻看电信运营商的“脸色”行事。
令百视通感到更大压力的是互动电视的出现,如今各地广电运营商为制约IPTV的发展,纷纷加快部署互动电视业务。
资深评论人士陈永东告诉IT商业新闻网,百视通和有线通同属上海广电旗下,关键要看广电总局如何平衡IPTV与互动电视这两种类似的业务。“自己单干,就只搞自己的互动电视,但其主干网络又差一些;与电信合作,可以利用电信好些的网络,但是合作必然要分些收入给电信。从目前看,只有两个都搞,但是各地情况又不同。”
而且,百视通还面临着CNTV的竞争。CNTV负责建设中央级播控平台,试点城市的分平台需要与总台进行对接。这也对百视通的技术能力提出了要求。
对CNTV来说,自其成立后一直大力发展着IPTV业务。目前在试点城市中,百视通和CNTV“各管一摊”:播控平台两方分别负责建设。但在未来的试点城市和国内市场,与CNTV相比,百视通并无突出优势。
除百视通之外,其他有线网络公司和新媒体公司如华数可能也将上市。有评论指出,资本市场是把双刃剑,百视通需要规避因业绩压力而可能带来的急功近利举措;来自政策上的潜在危机,需要通过市场业绩来进一步推动;在市场业务拓展上,如何处理好IPTV和互联网电视在推进过程上的商业模式矛盾,也同样需要百视通面对。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