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设备商押注转型:爱立信向左华为向右
电信设备商在传统设备市场是否已经开始遭遇发展瓶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判断,让爱立信和华为走上了不同的转型道路,至于孰成孰败,市场和时间将会给出答案。
“云计算虽然是个新词汇,但它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昨天举行的爱立信2011商业创新论坛上,爱立信全球副总裁、全球电信专业服务业务部主管Magnus Mandersson在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等媒体专访时表示。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爱立信有越来越多的员工正在从瑞典总部斯德哥尔摩向美国硅谷迁移。“在瑞典的员工更熟悉GSM等网络设备系统,但他们需要在美国硅谷这个市场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移动互联网,毕竟现在的竞争形势和竞争强度都改变了。” Magnus Mandersson指出。
简单来说,爱立信抓住云计算机遇的策略是为运营商提供更多的云计算服务和云计算网络解决方案,这是一条与华为完全不同的道路。作为爱立信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华为的做法是开始涉足企业网市场以及做大做强终端业务。
爱立信路径
Magnus Mandersson介绍,对于爱立信而言,酝酿转型是几年前就开始考虑的事了。特别是2001年互联网泡沫,让爱立信深刻感受到危机的存在。
当时正值爱立信形势一片大好,无线设备、GSM等网络设备热卖的阶段,于是爱立信内部开始考虑,如果发展停止了怎么办?设备没人购买了怎么办?爱立信内部讨论的结果就是,要多增加几条腿才能站得更稳。于是,从2003年开始,爱立信逐步进入电信服务市场。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客户支持服务和网络部署服务之外,2004年,爱立信还增加了专业管理服务和咨询服务。
为此,爱立信总共投入了10亿美元。2003年8000名爱立信员工中,负责网络服务的只有108人,不过到了2010年,爱立信4.5万名员工中,负责服务的已经达到8000人。
而且网络服务业务保持了25%的年复合增长率,到现在为止,爱立信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管理服务提供商,虽然诺西、华为、阿朗等设备商也开始涉及网络服务,但客户数量以及收入规模都被爱立信远远抛在身后。
目前,爱立信的服务合同覆盖了8亿用户,涉及100多个国家。在爱立信的三块收入结构中,收入规模最大的仍然是传统网络,但服务紧随其后,再次是多媒体业务。到2010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务在爱立信总收入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8%。
增长来自何方?
不过与华为不同的是,目前还看不到爱立信进入企业网市场的迹象和计划。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的爱立信商业论坛,爱立信最主要强调的仍然是CEO卫翰思提出的2020年的500亿次连接,以及由此产生的视频、社交等数据流量对运营商网络的压力,而爱立信的机遇正蕴藏其中。
但华为对此有不同看法。“原有的电信市场仍将增长,但幅度不会那么大,任何业务都有逐步遇到天花板的阶段。”在此前上海举行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余承东对记者表示。
在爱立信看来,网络市场仍将有巨大空间。“爱立信仍将保持有机增长。”爱立信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Douglas L.Gilstrap认为。
以爱立信非常看重的M2M(物联网)市场来说,根据爱立信的数据,2010年,全球已经有大约1.65亿无线M2M连接,预计到2014年该市场将达到3.9亿连接。
欧洲和美国目前是最大的M2M市场,约占总量的50%,其他几大市场也在快速崛起。2009年,无线M2M连接的数量在欧洲为2070万次,美洲为1860万次,亚太地区为1600万次、中东和非洲共540万次。
即使以电信服务市场来说,虽然爱立信在全球市场已经做到了规模最大,但在爱立信的第二大市场——中国,电信服务业务才刚刚开始收获。目前,爱立信在中国获得的电信服务合同只有河北移动和安徽联通两个订单,如果以爱立信传统的地区收入比重作为参照,新兴市场电信服务的快速发展,也给爱立信的下一步增长留下了想象空间。(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