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专题专区 >

ICTC2009主题报告会(全文)

来源:科讯网 作者:于晓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1-27 23:57 
核心提示:ICTC研讨会从1992年举办以来,紧跟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努力满足国内广播电视发展的实际需要,把技术研讨与设备展示有效结合起来,为内外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成果展示、国际合作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广播电视技

张海涛在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ICTC2009)上的讲话

2009年10月26日,ICTC2009如期在杭州之江饭店召开,主题报告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同志为大家就广播电视发展与政策发表了精彩的讲演,如下:

各位来宾、同志们: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ICTC2009)在美丽的古城杭州召开了。我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获得科技杰出贡献奖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祝贺,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内外来宾、同行表示热烈欢迎,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参与我国广播电视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ICTC研讨会从1992年举办以来,紧跟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努力满足国内广播电视发展的实际需要,把技术研讨与设备展示有效结合起来,为内外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成果展示、国际合作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广播电视技术盛会,为我国广播电视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对多年来积极组织ICTC研讨会的各有关单位、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我国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十月一日,我们参与了天安门扩声和转播工作,现场见证了国庆庆典活动,骄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一个充满朝气、蓬勃发展、初步实现小康的新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60年来,广播电视不仅记录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顺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中短波调幅广播到调频广播、数字广播、网络广播,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数字电视、高清电视、手持电视,形成了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的广播电视体系。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相结合,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网。全国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2000多家、播出机构2000多家,每年生产的电影片超过400部、电视剧超过1.4万集、动画片超过13万分钟;有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3万多座,卫星上行站30多座,有线电视网络400多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6亿,去年底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5.96%、96.95%。广播电视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已成为人民群众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是我国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里,我想谈两点意见:一是新中国60年来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的简要回顾,二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工作。

一、新中国60年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新中国60年,是我国广播电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的60年,是我国广播电视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60年。回顾60年来的历程,我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初创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我国加强了中央广播事业建设,同时加强了地方广播电台、发射台、转播台、县广播站以及农村广播网的建设,扩大中央和各地广播的覆盖范围。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事业诞生。上海、黑龙江等地电视台随后相继开播,我国电视事业开始兴起。此外,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监测和维护保障系统开始起步建设。

二是全面建设阶段,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大规模兴建广播电视发射台(包括高山台)、农村有线广播网,自行研制、积极开发彩色电视、中波同步广播、调频广播等技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已建成比较完善的、覆盖农村的有线广播网和中波同步广播覆盖网,同时全国电视台实现了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过渡,电视覆盖网不断扩大。

三是快速发展阶段,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21世纪初。1983年中央37号文件确定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方的积极性,使我国广播电视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同时,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的兴起,为广播电视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收多套节目的需求。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的启动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非线性电视新闻综合网络系统”获得了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自主研发的高清晰度电视在国庆50周年庆典活动转播试验中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明显增强。到21世纪初,我国中央台和31个省(区、市)台的节目全部实现卫星传送,全国有线电视基本实现联网。(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新闻点评

    快速直达

    新闻关注排行榜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关键字

    热门图片

    首页导航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