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国家积极部署云计算 抢占未来信息化制高点
在业界,云计算被公认为是继个人计算和互联网变革之后的第三次革命。相关研究机构预测,截止2012年,全球财富100强将有80%使用云计算服务。到2015年,使用云计算企业的比例将提高到95%。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不管是政府领域还是企业界,对云计算服务的期望值非常高,且云服务将非常普及。不仅如此,到2015年,全球云计算相关产业总规模将超过220亿美元,相关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微软、IBM等重点企业,已经在云计算领域均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云计算未来发展市场巨大。
虽然截至目前大家对云计算的理解、云计算究竟是什么、云计算的确切性等尚未达成共识。但现阶段云计算的前进步伐却势如破竹,目前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在内的重点国家已将推进云计算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重点国家积极部署 抢占未来信息化制高点
云计算的概念最早是2000年左右出现,近两年云计算的概念渐趋被大家理解。金融危机后,云计算、物联网带动了信息产业创新和发展,推动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各国均采取了重要手段和战略举措。各国均认可云计算是抢占未来信息化制高点的重要的途径和战略制高点。
——美国
云计算在美国政府的IT政策和战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府正大力推进云计算计划。在2009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长期的云计算政策,美国的白宫则在2010年预算申请文件中将云计算列为促进美国政府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技术。另外,在2009年年底,美国国防部与惠普达成合作,惠普将助美国国防部建立庞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同时美国为推动云计算的应用和服务,美国联邦政府CIO还成立了云计算工作组,并任命了云计算CTO协调云计算产业和政府服务。
——韩国
在韩国,韩国的广播通信委员会,于2009年的12月底公布了《搞活云计算综合计划》,韩国政府决定在2014年之前向云计算领域投入约36亿人民币促进云计算的发展。
——欧盟
在欧盟,首先是英国在2009年10月率先发布了《数字英国报告》,明确提出政府要建立统一的政府云。另外,在2010年初,欧盟专家小组在一份关于云计算未来的报告中,建议欧盟及其成员国为云计算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激励,并制定适当的管理框架促进云计算的应用,共同推动云计算服务。
——日本
日本在推动云计算服务时,发布了云计算国家策略,于2010年初设立了云计算特区,广泛招来国内外企业构筑国内最大功能的数据库。同时日本内务部和通信监管机构,拟建立一个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预期在2015年完工,用来支持所有政府运作所需资讯的科技系统。该云计算基础设施建成后,所有政府的IT应用全部通过该平台实现。
我国云计算近万亿市场徐徐开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2008年5月,江苏无锡建成世界第一个“商用云计算中心”,目前进入第二期建设发展阶段,该中心应用了IBM全球最新发布的云计算容量规划方案。江苏无锡是我国云计算产业拉开快速发展序幕的地方。
江苏省南京市政府与阿里软件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
2009年8月,广东云计算中心成立;
2009年9月,IBM与东营市政府共同签署了“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2009年12月,成都云计算中心正式开通运行。该中心是国内第一个以企业投资、运营、管理,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投入运营的商业化云计算中心,已达到达到每秒3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
2010年,北京市计算中心建成以工业计算为主20万亿次 “北京云”计算平台,重点为工业用户提供SaaS、IaaS等服务。
面对即将到来的巨大商机,我国部分企业也开始行动:
百度于2009年提出“框计算”的概念;
阿里巴巴成立了一家从事云计算业务的新公司“阿里云”,将筹建多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中国移动正在研发和试验云计算平台“大云”,并希望借此提升未来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信息服务能力。
世纪互联构建从集装箱数据中心、云立方大型数据中心、“云快线”服务及云平台到“社区云”服务平台等多层次的云服务产品,满足不同类型云服务需求客户的需要。
联想在基础架构、基于云计算的存储系统和云计算专用瘦客户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构建全面的云计算业务能力;2010年更是从“乐phone”手机开始,尝试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端到端生态系统,积极发展面向云计算的新兴互联网终端产品和服务。
在全国各地,包括企业的推动下,我国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在2010年将达到167.3亿,未来几年增长率保持爆炸式增长,增长率达90%左右。预计未来5年,云计算和相关服务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相关企业有望在这徐徐开启的“第三次革命”中找到全新的位置。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