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晖:国内城市云计算发展存在三方面问题
中国城市云计算系列报道之智能交通与医疗云大会于5月25日在成都召开,大会现场将分为智能交通云与移动医疗云两场分论坛,和讯科技将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软件与信息服务所所长安晖博士在智能交通云论坛上表示,目前国内城市云计算发展存在三方面问题,包括需求不明确、应用领域窄和环境未优化。
安晖认为,解决上述问题,要对于城市云计算的进行定位,并遵行贯彻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导向,根据城市的定位,来确定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需求、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
以下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软件与信息服务所所长安晖博士演讲实录:
安晖:大家好!我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是专门从事各个行业的产业研究的工作。我们赛迪智库软件和信息服务研究所一直参与国家的五个云计算示范试点城市以及去年的云计算示范工程全程的工作。所以对于我们国家的云计算,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在各个地方看到了很多建设项目,包括城市的云计算中心,还有企业的云计算项目。今天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围绕城市云计算产业定位与创新这个话题,分享一下我们的想法,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共同来交流。
在一些主要的城市云计算的进展情况。
我们对于这些城市,走了很多,包括有些城市自己设定了云计算中心,包括有些通过国家层面的基金项目来支持云计算建设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确实发现了,目前在城市云计算,或者说云计算产业发展里面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是需求不明确。表现在两点:一点是大多数的城市,实质上现在还不确定要在哪些领域、哪些业务上应用和发展云计算。第二点是我们也确实发现部分城市提出的应用和发展方向,提了很多。因为云计算,大家现在几乎把它搞成了万金油,在哪个方向都可以做,只要是原来做信息化系统的,现在都可以做云计算。因此很多城市提出了应用和发展方向过于理论化和理想化。他们提出来,一看自己要提出什么样的内容、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但是发展生产出来以后,是不能落地的。
第二方面是应用领域窄。现有云计算应用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信息服务和中小企业的企业在线管理服务领域。在政府、电信、制造、金融、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缺少成功应用案例。
第三方面是环境未优化。支撑云计算应用与发展的体制机制未理顺;缺乏数据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不支持政府用户购买和使用云计算服务。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与应用存在距离,服务创新是跟应用紧密结合的,应用是云计算发展的基础,而面向应用的服务创新,是牵引云计算发展的动力。如果说发展的时候,跟实际应用、实际需求存在脱节,想把云计算发展好,大家知道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为了跟应用相结合,城市云计算产业定位怎样,这是一个城市定位和发展云计算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既然谈到城市云计算产业的定位,首先看一下城市的定位。这里面是一个城市跟城市定位的含义,我们认为城市定位都是一个城市为了实现最大化的收益,根据它自身的条件,竞争环境、消费需求等及其动态变化,确定城市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
对于城市定位,目前学界认为可以分成五个方面:资源环境定位,城市存在、发展、竞争和发挥作用的基础环境。产业活动定位,在既定的资源环境下的城市各种活动,就是城市产业及非产业的活动。还有功能定位、属性定位、综合定位。
对于城市云计算的定位,它应该是遵行并且贯彻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导向,根据城市的定位,来确定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需求、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
简而言之,我们觉得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如果它发展云计算,目前看来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个就是塑造良好城市形象,不管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也好,还是到时候说城市有多大规模、多大峰值的云计算中心,都是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重大工作。第二个是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因为云计算这种创新带来了很多新型的业态,可以称为新型的业绩增长点。预计到“十二五”的末期,我国的云计算产业可能是7000产业到1万亿的规模。现在我们国家在提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个时候发展云计算,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三是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不管是社会管理水平,还是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云计算,都是可以考虑的和比较好的工具。
从这三个方面出发,结合这样一个城市定位,我们认为我们怎么样来定位这个城市云计算产业,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做,就是立足城市属性定位、遵循资源环境定位、强化产业活动定位、服务城市功能定位。
立足城市属性定位,我们首先看城市的性质,一个城市要发展云计算,首先要看性质是什么。如果你是国际化城市,还是一个区域中心城市,你是文化中心,还是金融中心,这些决定了你这个城市发展云计算的应用对象是谁、应用范围有多广。第二个是城市的规模,你是大城市、中型城市还是小型城市,这个决定了云计算的建成规模和服务规模,甚至我们可以说,如果你这个城市足够小,你甚至可以去考虑你是不是要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第三个就是城市的质量,你是现代化城市,是数字城市,还是智能城市,这些决定了你这个城市信息化水平如何,决定了你这个城市对于信息化,对于云计算的需求水平是如何的。就像我们企业上ERP一样,如果一个小的企业本身管理就不好,上ERP,一般来说是失败的,ERP失败率是80%。如果一个大企业上ERP,你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大。对于城市一样,如果你的质量本身就不高,还要发展云计算,这个难度比其他地方要大得多。
遵循资源环境定位,我们认为有两大类:
一类是硬资源环境,像土地资源、电力资源。土地资源,不光有面积,还有是不是周围有绿色环保要求,这是土地资源。电力资源,云计算数据中心非常大,对于云计算所在的这个城市,这个电能消耗很厉害。举两个例子,百度准备在北京亦庄建立20万台的云计算中心,如果建了,在北京要专门给它修一个新的变电站。第二个,如果说我们有一个10万台的服务器数据中心为例,服务器就是3万瓦,再加上各种散热等等,我们换算成资金,大概10万台服务器一年的费用是5亿元。这就可以看出来,你这个地方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不是具备,是不是非要建设,是不是能建设。如果你平时的电力供应就非常紧张,再去建一个10万台、20万台的云计算服务中心,有点自讨苦吃。第三,你决定了建设云计算中心,你的规模是多大。
软资源环境就是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你的云计算中心建设之后,你能不能运营好,以及你不能利用它开展高质量的云计算服务。对于人才方面,我们要看有没有足够的云计算相关的人才,包括IT人才、经营管理、市场人才。如果是高校密集的,有人才,你就要考虑怎么通过云计算来发挥人才作用。对于制造业企业,云计算目前来说是不适用的,当然有一种例外,就是这个企业的物联网做得足够好,然后再使用云计算,这个可以。而云计算目前直接能够使用的,主要是在于服务方面,不管是科研服务,还是类似服务,但是这些服务都要以比较富足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你这个地方是不是有信息资源基础,你这些资源能不能汇集在一起,能不能通过云计算来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
强化产业活动定位,一方面要考虑现有的产业基础,比如说城市有没有电子制造业基础,像服务器、终端设备、绿色IT设备,如果有的话,对于你以后发展的支撑会更好一些。第二就是你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础,有没有云计算运营支撑平台软件、云计算服务软件、云计算信息系统集成和运维服务。第三个就是电信服务业,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上云计算,但是这样一个宽带的环境,对于云计算的发展,对于提供高质量的计算服务,有非常好的帮助。但是反过来,这个东西不是必需的,很多地方如果没有电子制造业,但是你去发展云计算,同样是可以的,因为云计算在于软件和服务,如果你的软件和服务做得足够好,你同样可以把云计算发展好。
第二要看未来的产业方向,包括两点,一是这个城市是不是新兴领域进行扩展,如果你想在这方面拓展,可以通过发展云计算来培育和引进这些新的企业、新的产业。二是现有的产业升级,要通过云计算是不是能通过你这个城市进行创新和转型,如果可以的话,使得你这个产业向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这个方向发展,或者向网络化发展,或者能支撑你向网络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这也是取决于你这个城市的产业定位,如果城市的产业定位跟云计算产业发展是相关的,那么你就可以考虑云计算。
服务城市功能定位,从内部功能来看,主要是社会管理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一会儿要分成三个方面,一个就是政府自身,你是不是有更高效率的政务服务。第二个是中央在提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你是不是有能力利用云计算提供更好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社会治安防控、信息网络管理以及社区管理。从公共服务来说,为了使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地方,你是不是能够提供更好的文化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交通物流服务。
从外部功能来看,作为中心城市的产业辐射和服务辐射功能,比如提供云计算相关IT软硬件资源和集成运维服务,提供经济、社会、生活方面的各类云计算服务。
以上的这几个方面定位就决定了你这个城市是不是真的适合发展云计算,以及你能向哪些方面发展云计算,以及你能通过怎样的路径去发展云计算。我这儿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各个城市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思考。
城市云计算产业发展创新,一是总体思路创新,你这个城市是不是非要用云计算,是用还是不用云计算,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因为云计算,虽然说好像看起来什么都可以做,但是没有必要把所有事情都牵扯到云计算上来。这一点,可能会跟论坛主题有一点冲突,就像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智能交通,但是是不是每个城市要解决智能交通问题都要用到云计算呢。去年这个时候,为了推云计算示范工程,我们特地把北京交通委请过来,之所以请过来,是因为当时的高层领导批示,准备给北京一个智能交通的项目。但是后来发现,第一,北京市的交通,作为这样一个城市,政治中心,他们的交通信息是不能公开的,所以他们不具备信息的需要。第二,他们也说了,哪怕像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他们的交通管理,就是几台高性能的服务器就够了,不需要用云计算的架构。如果你这个城市只是进行单纯的交通管理,而没有基于智能交通,提供车联网服务、车载导航服务、车友会等,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非要用云计算,或者是不是要单独去建一个智能交通云的数据中心?这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