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揭秘美国云计算的五年

来源:chnsourcing 作者:李征本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31 11:47 
核心提示:在云计算概念提出之前,有部分互联网巨头已在公司内部实质上地部署了云计算系统。由于谷歌率先提出的“云计算”名词能够比较形象地概括这套系统对外服务的特点,于是就被各家广泛认可,各自引用来包装自己的产品服务。

最先在企业内部进行云计算部署实践的几家企业,如谷歌、亚马逊、微软,在云计算方面投入最大的前若干名公司,如HP、IBM等,都是总部设在美国的跨国企业,同时,围绕着这些巨头也出现了很多中小企业提供云计算产业上下游某个环节的产品服务,出现了众多可行的云计算商业模式。回顾这5年来云计算在 美国的发展,观察分析参与其中各方--企业、政府、机构的表现举措,对我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将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互联网巨头出于自身需要发展出了云计算服务

在云计算概念提出之前,有部分互联网巨头已在公司内部实质上地部署了云计算系统。由于谷歌率先提出的“云计算”名词能够比较形象地概括这套系统对外服务的特点,于是就被各家广泛认可,各自引用来包装自己的产品服务。可以说,“云计算”是先有其实,后有其名,这也使得云概念在一开始提出的时候,就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亚马逊、谷歌的云计算服务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亚马逊的主营业务是B2C电子商务,用户流量并不是均匀分布在全球,在某些特定的时段(比如圣诞节),流量会急剧攀升,所以亚马逊在IT资源的投资上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花大价钱购置的服务器、存储、带宽只是为了应对突发的高峰流量,而在其他大部分时间里,这些资源利用率可能都不到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亚马逊设计了云服务AWS(Amazon WebService),这项服务主要是想把平时闲置的IT资源利用起来,有那么点“变废为宝“的意思。在随后的时间里,亚马逊陆续推出了包括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弹性计算云,此后业界谈及亚马逊云服务,大部分就是特指EC2),Simple DB等近20种云服务,逐渐完善了AWS的服务种类。

由此可见,AWS对于亚马逊来说,并不是一个崭新的系统,而是基于原有IT系统改造包装,使之适合于向公众开放服务的升级版。在向公众推出AWS之初,亚马逊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运营经验,保证了云服务的品质。实际上,AWS最大的用户就是亚马逊自身。

再看谷歌。在企业初创阶段,谷歌获得的投资有限,只能自己攒机,但是很差的机器不可能满足服务器的高性能和稳定性要求,于是只有在已有基础上提高可靠性,利用很多“破烂”机器获得更高的性能。这就有了云计算的雏形。可以说,云计算技术架构的建设升级完善贯穿了谷歌公司的整个发展历程。

在2006年之前,谷歌就已经拥有了成熟完整的云计算技术架构,不仅在硬件网络方面应用了自己设计的机架架构、服务器刀片、数据中心、全球网络连接,也在软件系统方面开发完善了操作系统、文件系统GFS、并行计算架构MapReduce、并行计算数据库BigTable以及开发工具等云计算系统关键部件。提出“云计算”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与其说“云计算”是谷歌包装出来的用于引导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概念,不如说是谷歌对自身发展经验和技术积累的系统性总结。(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