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创建“中国软件名城”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深入合作。作为上海经济发展中发展速度最快、技术创新最密集、效益较好的产业之一,上海信息服务业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今年2月发布的《上海市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上海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力争达到60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左右。今后,上海将实施信息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将信息服务业打造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力服务“四个中心”建设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信息服务业的支撑。根据《上海市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上海将加快发展金融、贸易、航运信息服务,提升行业软件研发水平,建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信息资讯交互平台,完善相关支撑体系,积极助推“四个中心”建设。
上海金融市场体系较为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加快,银行卡发卡量和持卡交易额稳步增长,这些都离不开金融信息化的推动。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加大金融领域软件和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建设金融信息服务基地和金融数据中心集聚区;提高信息技术在金融信息数据服务中的应用水平,形成一批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金融信息专业数据库;加强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以及安全支付体系的建设;提升金融资讯服务能力,建立我国金融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和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在《规划》发布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如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银联,在推进银行卡的支付结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上海金融要素集中,金融机构密集,拥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机构,为此,面向机构或个人的资讯类行业软件颇受欢迎,如万得(Wind资讯)、东方财富以及大智慧等。未来,保险业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入,例如由保险同业公会牵头搭建第三方平台,促进保险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此外,金融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通过信息服务业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入对接,更好地服务于其他行业的发展。”
在贸易信息服务方面,“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发展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电子交易、技术支持、贸易信息等专业服务平台,推动面向行业、区域、中小企业的第三方贸易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建立大宗商品价格发现和定价信息服务系统,构筑面向国内外的贸易资讯采集、分析、发布、协作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等公共服务与信息系统建设。
此外,在航运信息服务方面,“十二五”期间,上海将提升航运领域应用软件研发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电子通关、政府监管、电子支付、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应用水平。促进以电子标签技术为基础的航运物流集成解决方案的应用。加强建设航运信息服务平台,形成覆盖港口、航运、物流、监管的信息共享和应用体系,促进航运服务实体业态与网络信息平台共同发展。
培育新兴信息服务业
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车联网与车载信息服务是新兴信息服务业的代表。在去年底举办的上海市云计算应用推进大会暨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成立一周年庆典上,中国银联移动电子商务综合云平台、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实施的“中小企业公用云服务平台”、第七人民医院“医疗云”改造等应用示范项目集中亮相,标志着上海已有一批云计算项目投入运用。会议当天,邵志清表示,“2012年,上海将重点支持云计算公共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走出具有特色的云计算产业发展道路。”
早在2010年8月,上海市就发布了《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三年行动方案,即“云海计划”。如今,该计划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根据最新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推进虚拟化技术、云管理、云存储、云中间件、云安全等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探索云计算新型商业模式,推动基础设施及服务(Iaas)、平台及服务(Paas)、软件及服务(SaaS)等云计算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形成覆盖电子政务、市民服务、工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项目和解决方案。建设节能、环保、高效的云海数据中心,推动传统电信运营商和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建设智慧岛数据产业园,集聚数据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打造可靠、可信的云计算生态环境,推动传统信息安全企业向云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除了云计算外,移动互联网又是当下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该产业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能。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上海将推动移动互联网和各种终端、行业融合。支持建设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平台,重点发展M2M、移动视频以及移动数字内容等业务。加强移动互联网设备提供、应用服务、系统集成等环节的协作,形成完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完善认证、收费等移动互联网行业支撑体系。
此外,汽车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也拉动了车联网与车载信息服务的发展,使服务更为高端。例如,发展远程测试诊断、维保、应急救援等汽车安防信息服务;促进基于北斗等多制式智能交通导航的发展,支持包括智能移动终端、音视频等技术在交通导航中的应用;发展交通诱导、交通综合信息、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兴趣点(POI)等综合车载信息服务等。(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