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技术 >

芯片国产化呼声高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2-28 13:56 
核心提示: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几家芯片公司的研发能力差距不大,芯片设计、COS开发和个人化制作等环节是社保金融IC卡的核心技术,我国可以自主完成,而模块封装和卡片封装等环节不是核心,一般都可以外包完成。

从整个金融IC卡的制造环节来看,芯片是最为核心的环节。考虑到国家金融安全,有关部门正在呼吁采取与第二代身份证芯片类似的做法,实施金融IC卡芯片全部国产化,这样一来,国内上市公司大唐电信(600198)、晶源电子(002049)、国民技术(300077)等几大芯片厂商将会明显受益。

国家金卡办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张琪此前就呼吁,考虑到国家安全,金融IC卡应该尽量实现芯片国产化。“无论是信息化应用还是建设,必须立足于国内自己的产业,以本国产业为主,芯片化进程一定要立足于国内芯片产业,也一定要考虑国家安全,这是国家利益所在。”

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元庆也表示,金融IC卡主要采用CPU芯片,具有独立运算、加解密和储存能力,芯片是最为核心的,有关部门应该站在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来鼓励推动芯片国产化。

业内更愿意将金融IC卡芯片与第二代身份证芯片相提并论,二者都涉及到国家安全,在最为核心的芯片环节实现国产化,对整个产业和国家安全都是有利的。

事实上,目前在金融IC卡芯片方面比较突出的几家芯片公司,也是过去几年在第二代身份证芯片市场占据主要份额的公司,如大唐电信旗下的大唐微电子、晶源电子控股子公司同方微电子、中电华大、复旦微电子以及新进入者国民技术。

国外芯片厂商主要是恩智浦、三星电子等公司,恩智浦在智能识别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三星电子智能卡芯片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

金融IC卡能够处理复杂数据,可以在社保、医疗、交通等领域使用,在当前各行业提升服务能力的大背景下,这种跨行业的运用正在国内持续升温,对于中国13亿人口来说,金融IC卡应用于任何行业都对应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市场空间巨大。

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之后,卫生部日前也发布《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副部长尹力提出,居民健康卡将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同时具备身份识别、电子病历和费用结算等功能。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快,社保、医疗、交通等行业加载金融功能的需求会越来越多,金融IC卡芯片市场空间也更为广阔。社保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社保卡发行量将达到8亿张,按照芯片单价10元计算,未来几年的芯片市场空间约为80亿元。

不过,芯片厂商最为看重的还是我国已经发行的28亿张存量银行卡,如果全部更换成金融IC卡,按照每张芯片10元测算,对应的市场空间是280亿元。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几家芯片公司的研发能力差距不大,芯片设计、COS开发和个人化制作等环节是社保金融IC卡的核心技术,我国可以自主完成,而模块封装和卡片封装等环节不是核心,一般都可以外包完成。

东兴证券分析师表示,此前市场较为担心的是社保IC卡和金融IC卡芯片市场巨大,而国产比重较小。目前看来,国产化程度有可能像第二代身份证一样做到100%,而且,国内芯片公司的技术和产能均不是问题,如果参照第二代身份证的市场份额分配,估计每家企业能够获得20%左右的市场份额。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