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技术 >

倒装芯片封装更具竞争力

来源:Sally Cole John 作者:Sally Cole Joh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8-11-02 11:56 
核心提示:随着倒装芯片封装在成本和性能上的不断改进,加上键合金线价格的不断攀升,从手机到游戏机芯片的各种应用领域里,倒装芯片技术都变得更具竞争力。

随着倒装芯片封装在成本和性能上的不断改进,加上键合金线价格的不断攀升,从手机到游戏机芯片的各种应用领域里,倒装芯片技术都变得更具竞争力。

回首15年前,几乎所有封装采用的都是引线键合。如今倒装芯片技术正在逐步取代引线键合的位置。倒装芯片的基本概念就是拿来一颗芯片,在连接点位置放上导电的凸点,将该面翻转,有源面直接与电路相连接。倒装芯片避免了多余的封装工艺,同时得到像缩小尺寸、可高频运行、低寄生效应和高I/O密度的优点(图1)。

在从手机和寻呼机到MP3播放器和数码相机的所有热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几乎都能找到倒装芯片封装。在服务器中,近乎所有的逻辑模块都采用倒装芯片封装。大部分ASIC、游戏机电路、图形处理器、芯片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也都已采用了倒装芯片封装(图2)。

在过去几年里金丝引线键合的成本不断提高——这使得倒装芯片变得更具吸引力。“如果看一下两到三年前的成本,自然而然是倒装芯片更高,” STATS ChipPAC(新加坡)负责倒装芯片和新兴产品的副总裁Raj Pendse这样介绍。“通常来说倒装芯片所用的封装基板成本是引线键合衬底的两到三倍,但金价的飙升却超过了封装基板的差价。在很宽泛的应用领域里,倒装芯片已经成了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过去两种方法的成本平衡点是1000引脚。现在只要在200到700引脚范围内,倒装芯片就更划算。”

倒装芯片的历史回顾

倒装芯片技术的首次应用可以追溯到1964年。根据IBM封装技术战略部门的杰出工程师Peter Brofman介绍,那时他们已经在IBM S/360大型机中采用了混合固态逻辑技术(SLT)。这一技术主要是采用一些大节距的铜珠用作额外支撑,可以防止与无源器件之间的短路。“真正将倒装芯片用在IC中始于1969年,但当时只有四边引脚的方案,”他解释说。“完全面阵列的金属化陶瓷(MC)技术出现在70年代中期。在80年代早期,IBM已经可以完成11×11阵列、节距为250 μm的Pb-5Sn焊料球了。 ”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摩托罗拉从IBM获得倒装芯片的授权,开始寻找倒装芯片陶瓷载体的替代物,开启了对芯片到载体的下填充物以及低成本FR4有机材料的研究。IBM封装工程经理Patrick OLeary指出,这些工作是与卡上加层的技术并行开发的,这一技术基于1990年的表面多层电路(SLC)工艺,到90年代中期,多芯片载体已经相当普遍。

“到1998年,大尺寸的微处理器开始采用芯片下填充料,并且转向有机倒装芯片加强载体,2000到2001年,35 mm、2-2-2载体基板的价格已经接近3美元,”O’Leary介绍说。“同引线键合相比,倒装芯片仍‘有点贵’,但性价比已经很高,因此图形处理器和游戏机处理器先后从倒装芯片技术中获益,到04、05年左右,已经完成了向有机倒装芯片模块的转移。”(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