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网络战:“软力量”首次超越“硬装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9-13 20:09 
核心提示:在经济领域,基于网络运转的银行、能源、交通等系统已成为国家发展的“生命线”;在军事领域,各种网络编织成的力量体系,已成为军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倍增器”;即便在生活领域。

进入21世纪,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左右社会发展、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新的桥头堡和制高点。在经济领域,基于网络运转的银行、能源、交通等系统已成为国家发展的“生命线”;在军事领域,各种网络编织成的力量体系,已成为军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倍增器”;即便在生活领域,日渐扩展的互联网也将人们紧密联系起来,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经元”。21世纪是电脑与网络的时代,谁赢得了“制网权”,谁就赢得了主动权。也许在下一场战争中,网络将会打响“第一枪”,成为战场上打击敌人的“数字杀手”。

2009年6月23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下令组建网络司令部,标志着美国打算将军事霸权从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向号称“第五领域”的网络空间延伸。以往只是存在于传说中和电子游戏中的网络战,其现实版本也许正在向我们逼近。尽管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网络战都曾或明或暗地显现,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战则并未发生。依据已知的网络武器和作战理论,我们仍能预测网络战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网络信息战”,即使用网络战技术进行信息对抗作战。据美联社2010年9月26日报道,一种名为“stuxnet”且侵入西门子公司的病毒,即是伊朗布什尔核电站设计的工业控制软件。据德国计算机安全专家介绍,该病毒可自动找寻并攻击西门子工业控制软件的“监督控制及数据收集系统”,借以控制设施冷却系统和涡轮机,最严重时可让设备自毁。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信息战。第二种是“网络毁瘫战”,指公开使用网络战武器的对抗行动。在2008年8月的俄格冲突中,俄罗斯可以说创造了一个经典案例。在军事行动前,俄罗斯控制了格鲁吉亚的网络系统,使格鲁吉亚的交通、通讯、媒体和金融互联网服务瘫痪,从而为俄军顺利展开军事行动打开了通道。第三种是“网络实体战”。在早期状态,网络战可能只是支援常规作战行动,但是当网络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渗透到战场各个领域之后,网络就直接成为一种作战实体力量,网络战就进入了实体化发展阶段,网络攻防不再仅仅是通信领域的攻防,而是作战体系的较量,网络战将真正成为一种实体作战模式。

网络战根植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端于计算机病毒与“黑客”攻击,由于具有隐蔽性强、破坏力大、战争成本低的特点和“破网瘫体”的作战功效,使网络战概念和领域迅速扩展,蔓延到社会生活和军事斗争的各个领域,作用于战争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平台。网络空间消除了地理空间的界限,使得前方、后方、前沿、纵深的传统战争概念变得模糊。网络战也成为“软力量”超越“硬装备”的重要作战样式。对人才和软件的需求超过了对计算机处理器性能的要求,甚至于坐在家中轻点鼠标,就能上演一场精彩的网络攻防大战。因此,加强人才和软件的准备,是强化网络战能力的关键。人才方面,美军的网络战部队将于2030年左右组建完毕,全面担负起网络攻防任务,以确保美军拥有全面的信息优势。但也不能忽视平民力量的作用,如2010年7月25日“维基解密”网站曝光了约9万份驻阿美军秘密资料,引发国际震动。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琼斯将军当天便声明,表示这些信息的泄露不仅把很多美国人及其伙伴置于危险境地,而且还威胁到国家安全。软件方面,采用计算机病毒、系统后门和漏洞、恶性程序等方式实施“黑客”攻击,病毒传播,信道干扰,投放软性炸弹,对网络系统干扰、控制和破坏,达到对网络系统“软瘫痪”的目的,一直是开展网络战的主要手段。然而,在网络软件较弱的条件下,做好“硬阻绝”准备,也是断腕保命的无奈之举。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