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技术已在我国形成产业链(2)
射频识别产业链已经形成
在调研中,陈骥发现,在物联网所涉及的诸多技术中,作为主要技术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已在我国形成产业链,并已经成功应用到生产制造、物流管理、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深圳,射频识别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深圳市射频识别产业标准联盟统计信息显示,珠三角地区尤其是深圳,集中了我国近六成的射频识别生产、研发企业。深圳现有射频识别企业334家,产品以射频识别、读写器具、系统集成为主,包含芯片开发、加工设备、软件平台和培训等多个方面,产品应用几乎覆盖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应用的所有领域。国内目前最具影响力、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射频识别企业基本上都在深圳,如远望谷、先施科技、国民技术(300077,股吧)、惠田实业以及华为、中兴等一批深圳射频识别中坚企业。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射频识别产品部总经理赵轶哲说:“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国内在芯片、标签等方面有些差距,但国内与发达国家在射频识别领域研究的时间相差并不长,在读写器等方面研发能力相对持平。”其中,国内低频和高频射频识别的产业链已经比较成熟。在高频领域,国内厂商在产品精度和性能稳定性上均已达到国际水平;在超高频领域,国内产业链还处于一个逐渐成熟的阶段;在微波领域,国内企业多处于研发阶段,成熟的产品和批量化的产品都比较少。
此外,复旦大学从芯片到各行业应用做得都比较成熟。
行业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射频识别市场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预计今年产业收入将超过120亿元。
基础研究与顶层架构需重视
虽然我国物联网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突破,并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但从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本身来看,仍面临许多挑战。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郑立荣表示,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欧美国家却在做一些基础的研发与顶层构架。例如欧盟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有IOT2020规划。他们先从大的方向做好产业架构,然后鼓励研究机构把问题逐一解决,当企业看到物联网产业有发展机会与商业模式时,自然就会参与进来。而国内目前大部分涉及物联网技术的都只是单个的项目,从长远来看其价值并不具有太大诱惑力,而真正的有价值的是扶植效应,如何把这个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国内在研究方面一定要避免浪费与低水平重复研究,不能戴着研究的帽子不做研究的事情,导致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投入、资源转化的效率低下。” 郑立荣说,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倾注了很大的财力,令国外羡慕不已。因此,更应该在有利的经济环境下,利用好手里的资源,做有意义于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事情。
此外,物联网不是一项技术或一个项目就能完成的,而是综合的,它不但涉及多元技术层面,更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方正国际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此次获得2011“寻找中国智慧城市”技术创新奖,该公司技术总监熊开宏表示:“我经常打一个比方,我们把成千上万的帆板用绳子绑起来,它一定不是一个航母。同样,物联网技术肯定不是相同技术的重复和累加,需要在价值上有突破。任何一家企业不可能单独完成物联网涉及的各个领域,必须与包括科研院所、其他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建造出中国物联网产业航母。”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