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无线城市走出概念走向生活
以“移动改变生活”为愿景的中国移动始终在用信息技术改善人们对便利生活的追求,2011年,“无线城市”因中国移动的全方位介入而开始释放人们为它描绘了近10年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将无线城市作用最大化、实效化
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千方百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降低排放,是各级政府和各行业的当务之急,也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普通百姓对便利生活的诉求。“无线城市”因可对上述背景提供解决方案,也从长期疲软状态转向爆发。
“无线城市”建设的初衷是为人们随时随地获取公众服务信息提供无线高速接入,在早期的建设中,各国政府都选择了无需基础通信运营商就可以运营的WLAN 网络,但很多WLAN承建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持续运营,从而导致了用户感知和使用意愿的下降,当各承建WLAN城市建设的WLAN运营商纷纷倒闭,无线城市的运作在全球不约而同遇到了困境。
尽管因缺少盈利模式让“无线城市”长期处于概念讨论期,但是“无缝覆盖”这一“无线城市”建设的诉求却始终未曾改变。因此,随着3G乃至4G的研发,由可提供无缝覆盖的电信运营商通过公众网络承建“无线城市”便成为趋势。
众所周知,移动运营商的规模大小或服务质量高低,取决于其无线基站。中国移动的无线基站是在全球最多的,拥有超过80万个无线基站,基本优势得天独厚。中国移动更强调用多种业务应用使整个城市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进行接入和管理,把政府、企业和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这也是中国移动对“无线城市”的基本设计。
“无线城市”有很多的定义,但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视作继水、电、气、交通之外的城市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但如何建设、运营和维护这项设施,早期的种种模式都没能给出可成功复制、推广的答案。在新一轮“无线城市”建设热潮中,中国移动似乎找到了可推广的样板。
中国移动希望把无线城市的定义尽可能简单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李跃表示,无线城市是连接社会管理、政府服务以及各行各业为市民提供服务最为有效的桥梁和纽带,居民通过手机可随时随地了解城市中所能提供的服务。据李跃透露,在无线城市建设方面中国移动已与国内26个省完成161座城市的无线城市建设签约,其推出的“政务、医疗、教育、金融、旅游、生活服务、消费购物”等十大门类、五十个重点应用,公众通过手机上网基本上就可以获得上述信息。(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