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其他 >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上海

来源:文汇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1-10 15:26 
核心提示:为使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更具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联合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组成课题组,深入调研,就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功能作用、与长三角城市群合作共赢的方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已列为上海“十二五”的重要发展目标。为使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更具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联合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组成课题组,深入调研,就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功能作用、与长三角城市群合作共赢的方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并探讨了智慧城市内涵及对上海下一步发展的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超越技术层面 共识

智慧城市是全球城市化演进和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交汇,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智慧城市的提出也是应对全球城市发展面临着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重大问题,最终实现城市的智慧型、可持续发展。全球已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在实施,力求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提高能源、交通、社会管理的效率。

处于转型发展新阶段的上海,要充分把握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从技术、产业层面提升到思想、战略层面,超越过去“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等城市发展的技术层面,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思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框架。

声音

周太彤(市政协副主席):智慧城市建设是后工业时期与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场变革。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新格局中,智慧城市建设将引发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应用、产业发展的层面;智慧城市建设是不同以往的一场城市再造工程。城市发展要有效率、效益、活力,不能再依靠资金、土地、人才、资本等要素,而是要重新调整关系,通过对法律法规的调整、部门利益的调整来解决上海未来发展的问题。

宋超(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学习委员会主任):对智慧城市内涵和外延要有鲜明、实在和相对准确的描述和把握,明确智慧城市并非是纯科技的而是渗透人文的社会再造;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上海未来发展新优势,让上海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另外要紧扣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智慧城市”。

殷啸虎(市政协常委、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宜把握7个要点:智慧城市是物质层面的非精神层面的,是外在的非内在的,是技术层面的非规范层面的,是应用层面的非感知层面的,是系统的非个体的,是信息层面的非文化层面的,是网状的非管状的。智慧城市的打造,应从服务和管理两方面着手。

汪亮(市政协委员、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流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对智慧城市问题的研究,要务实地解决问题,回答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投入哪些领域可以产生最大的效果,怎么做等问题。上海建设智慧城市要体现大智慧,争取更多城市以外的资源。

案例 欧洲评价智慧城市的指标体系

欧洲中等城市智慧城市排名公布于2007年,由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区域科学中心、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进行,通过一系列智慧要素指标,来衡量典型欧洲中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

该排名提出6个城市智慧要素,包括:智慧经济、智慧人、智慧政府、智慧移动性、智慧环境及智慧生活,其下细分的31个因素74个指标为评判标准,其中智慧经济包括创新性、创业性、经济形象和地位、生产力、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国际性6个因素,智慧环境包括自然条件、污染、环境保护、可持续资源管理4个因素,等等,最后通过对各项指标及总成绩量化考评典型欧洲中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排名。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卢森堡、丹麦的奥胡斯(Aarhus)、芬兰的图尔库(Turku);丹麦和芬兰位居榜单前列的城市较多,城市总体的智慧化程度较高。

适应长三角城市群互利共赢的需求 共识

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局限于上海自身,要立足长三角城市群加快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以市场为纽带,在上海和长三角城市群间形成互联互通和互有需求的共生性关系,打破现有行政体制下的城市间资源配置相互割裂的制度性缺陷和瓶颈,进而实现产业在区域内按要素有序分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并在战略层面上实现长三角区域内社会、文化等建设的一体化和经济的整体化发展。

面向长三角,上海要充分把握当前众多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重要方向的契机,通过和长三角城市的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上形成共识,在建设过程中进行联动,进一步放大智慧城市建设效应。

同时,上海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中,要为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留有充分的接口,在数据和技术标准、政务信息共享、法律法规、重点行政管理领域等方面率先实现对接。

声音

李锐(时任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市政协研究室原主任):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共同发展的条件是上海产业转移;90年代初是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将资本引入长三角;90年代后期,尽管当时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但事实上各城市都从自身利益出发,长三角区域内产业难以真正链接,出现同构化;进入21世纪,长三角物流、航运整合,为长三角区域合作带来新气象。现今,信息化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将促使城市功能分工、城市发展模式发生新的变化,这一背景下,上海的优势在递减,需要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下,重新塑造新优势,再次挖掘长三角合作的兴奋点和共鸣点,加以创新并重点推进。

汪亮:智慧城市的实现,将给长三角城市群带来发展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益最优、城乡一体化加快的新局面。当前,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在认识和执行上存在差异和障碍。本课题应该回应这样一些本区域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与长三角合作发展存在什么样的合作关系?两者之间要留有哪些接口?信息共享如何实现?主导者是谁?信息共享的重要领域有哪些?将带来哪些好处?

任先正(市政协常委,洋山同盛联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当前,阻碍智慧城市发展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体制。要寻找好的突破口,建议从新区域建设着手,以世界级智慧城市标准打造。(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