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其他 >

各方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产业逐渐形成

来源:赛迪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1-05 18:05 
核心提示: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飞跃式发展,城市概念也在不断演进,从工业城市,信息城市,互联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到如今的智慧城市,城市化建设理念在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被融入到我国城市化建设中来。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飞跃式发展,城市概念也在不断演进,从工业城市,信息城市,互联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到如今的智慧城市,城市化建设理念在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被融入到我国城市化建设中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热门技术的兴起,智慧城市概念炙手可热,一时间,全国有近百个城市或在建设智慧城市、或在谋划智慧城市蓝图,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佛山及扬州等城市更是成为大多城市竞相效仿的对象。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化建设的必经阶段已毋庸置疑,但绝不是城市化发展的终点。从早前兴起的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信息城市到数字城市,这些城市建设概念前仆后继就证明了这一点,再到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我们也应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些问题,如何建设智慧城市?我们眼中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智慧城市是我们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智慧城市不会被埋没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

我国近百个城市或区域正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却有更多的城市或区域正在等待进行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备受国内外企业瞩目,纷纷拿出解决方案欲分一杯羹,快速抢占未来市场。智慧城市项目每年的建设经费动辄千万,多则上亿元,所以各层领导在做出决策之前都是慎之又慎,而各地市长作为最终决策人,更是面临巨大压力。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城市产业正在逐渐形成。智慧城市涉及面极广,利益相关方众多,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建设有各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成为主要难题。从当前关于对智慧城市的描述上看,大多数都是从“点”、“线”或一层“面”对其进行说明,这些人都只是看到了自身涉及的领域,很少能站在全局的角度,即从横向到纵向,从时间到空间,从全局的、立体的角度看待智慧城市建设。显然,以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来看,不是通过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或一个产业就能简单实现的。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朝阳产业来说,智慧城市需要各方的大力扶持,需要政府、各级领导、各方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产业成熟、健康、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虽难却也并非遥不可及。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要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理清目标需求,做好长期规划,突出城市发展特色,指导、规范智慧城市各项工作的实施,理清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全貌”最为重要。没有设计图纸作为参考,壮观雄伟的大厦无法成型。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大有跟风的趋势,国家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响应,想要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凸显示范带头作用,不落人后。然而各城市特色不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同,资金投入力度不同,不能盲目建设,所以,进行科学的智慧城市规划尤为重要。

除做好智慧城市规划外,制定严格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也必不可少。智慧城市概念比较宽泛,没有明确的定义,涉及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方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应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中的各层次、架构的节点做出评价指标,并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较为健全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从而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另外,由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侧重点不同,建设目标不同,因此在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时也应“因地制宜”,不可复制照搬。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胡宝钢表示,当前我国建设“智慧城市”有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相应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瓶颈、缺乏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充分的人才支持等诸多问题。智慧城市产业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也需要龙头企业的参与和带动。然而智慧城市建设关系国家命脉,中科院几位院士就曾联名上书国务院,呼吁“国家命脉的系统不能由外企掌握”。而早在一年前,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的李毅中就曾明确提出,要警惕“智慧地球”的概念炒作以及可能导致的国家信息战略安全。李毅中表示,“最典型是前年微软的黑屏事件,它借口说别人用它的盗版软件,就对所有用它软件的计算机黑屏45分钟。我们的计算机大量采用微软的软件,硬件又是英特尔的,还有什么秘密可保证?西方提出新的理念本身是正确的,但我们也要提高警惕。”

从2011年中国智慧城市总体建设情况来看,国内厂商更容易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单单神州数码一家的“智慧城市”战略布局已在全国64个城市展开,并与武汉、南京、扬州、深圳等十个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地方政府倾向可见一斑。智慧城市产业的形成必然需要各方的大力推动,这离不开中央政策导向的引领,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号召和示范。我们欣慰的看到,已有像神州数码这样的大型企业将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为己任,并从管理、技术及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勇于实践,必定能为更好地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